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摘掉50万顶假贫困帽”是喜忧参半

[ 作者:吕改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5 录入:7 ]

从2015年10月起,广西抽调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对全区500多万贫困人口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剔除了50多万“假贫困农户”,有效杜绝了“富人戴穷帽”现象,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了基础。(4月2日  《光明日报》)

精准扶贫是一场“硬仗”,但如果对象摸不准,势必影响“作战”的精准性。广西区党委、政府下大力度从500万贫困人口中剔除了50万假贫困户,相当于剔除了全区贫困户的十分之一,从精准扶贫层面上说的确是一大利好战绩,但从认定扶贫对象方面,这个庞大的数字也更多地暴露了某些职能部门的腐败与堕落,不得不说,“摘掉50万假贫困帽”真的是让老百姓喜忧参半。

按照规定,在贫困识别程序方面,明确要求按照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核实、乡镇核实、县扶贫主管部门审批的程序,并进行“两公示一公告”。但是,但是事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在这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全区认定的500万贫困人口就有50万假贫困户,其中仅一个马山县的扶贫对象中,竟然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调查数据显示:其中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看到这组数据,不免使人感到可笑。这些财政供养人员、开豪车的、住豪宅的甚至有的还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他们是怎么过五关斩六将摇身一变为贫困户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可以断定这些大户绝对不能空手套白狼地抢上穷帽子,他们要么用金钱打通关系,要么与之有利益瓜葛而互相利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就是县乡村各级部门对扶贫工作的失职渎职和腐败作风造就了大批的假贫困帽子,真正的困难户却只能望而兴叹,从而完全背弃了国家扶贫政策的惠民初衷,令人唾弃。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冒充的贫困户最终引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政府的大力度的精准识别,50万冒充的贫困户“假贫困户”纷纷被“打回原形”,一些过去遗漏的真贫困户涌现出来,可谓大快人心。区党委、政府剔除假贫困户的决心和力度维护了党的威严,找到了精准扶贫的靶心,做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步,让老百姓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冒充是“考验”,剔除是手段,而加强部门监督管理,提升干部责任意识,形成无懈可击的干部防线网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打击假贫困,遣返原型是本,惩治腐败才是根。扶贫工作也好,其他工作也罢,失职、腐败必定要付出代价,惩治腐败要拔出萝卜带出泥,不姑息不手软,唯有此才能形成震慑效应,织就严密的干部防护网,让争着戴“穷帽子”一类的钻空子之人四处碰壁,万念俱灰,老百姓“喜忧参半”才能去掉“忧”。

作者地址: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运河路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