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岳月:村级组织同样应重视效率问题

[ 作者:岳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1 录入:吴玲香 ]

近年来,不管是各地陆续推行的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还是整治机关干部慵懒散风,无疑都是针对行政机关和其工作人员而言,目的则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使群众办事更方便,满意度更高。在全国自上而下陆续改革的同时,村一级基层党组织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毕竟村一级党组织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村干部也不是行政在编人员,对他们的工作没有哪条制度可以具备强有力的约束力。十七届四中全会曾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身兼重任,与之不相适应的却是工作效率不太高,工作质量难保障的情形,而无论是上级组织抑或底层民众,也对此习惯以待,认为村级组织能将工作任务完成就不错了,普遍的宽容心理无疑给村级组织提供了得过且过的环境支撑,改进效率便无从提起。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往往是,村级党组织职责分工不明,村书记的工作却安排给一般村干部来做;部分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值班的时候也看不见人影;工作疲于应付,对待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不求质量,且能拖就拖,工作思路不明、资料统计不准、信息采集不齐……村级组织工作效率不高,不仅导致面上的工作不能很好完成,也直接制约了村级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工作任务过重,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办事机构,上要应付各机关各部门,下要面对全村所有办事群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事业无不压在人数不多的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身上,难免会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二是缺乏约束机制,由于广大群众对村干部工作效率普遍要求不高,缺乏提升的外部环境刺激。从内部分析,一是村级组织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由于农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缺失,村级组织运转多依靠上了年纪的老干部,创新思维不足,创新能力不够,工作效率便难以提升;二是学习机会和提升渠道较少,村干部忙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真正能静下心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上级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安排,针对工作能力提升的培训组织不够,村干部对待稍复杂的工作任务便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如何打破村级组织工作困境,真正提升村干部工作效率,使村级工作正常有序高效运行,笔者认为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是上级减负,这需要上级组织部门多考虑村级实际,合理统筹安排工作,减少重复性、形式性工作任务,让村干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办实事上。

二是群众监督,制定村干部工作监督机制,引导群众加强监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工作态度不好、工作成效不高的村干部进行监督举报并采取一定惩戒措施。

三是严格考核,由乡镇一级政府部门在前期调研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村级组织考核标准,将村干部待遇同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对工作有效率有成效的村级组织制定相应激励机制。

四是自我提升,村级组织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注重村干部能力培养和提升;同时注重选拔年轻、素质高的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上级组织部门也要加强指导和支持力度,尽量减少大学生村官的借用,将更多的人才向农村倾斜,给农村发展注入强心剂,点亮导航灯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