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花芮雪:弘扬“兰考标准”助力脱贫攻坚

[ 作者:花芮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30 录入:吴玲香 ]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联系点,兰考的点滴变化,倍受关注。两年来,从“大考”到“大干”,从“大干”到“大变”,兰考无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328日《人民日报》)

从“坐着等”到“比着干”,从“差不多”到“细小实”,从“人叫人不动”到“一级做给一级看”,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思路,从群众实际情况出发,为农民创造看得见的收入、摸得着的实惠;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之间互相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让“三严三实”的标尺落地生根;不断细化驻村干部考、评、比的标准,层层评议、量化考核,督导驻村工作不再敷衍了事、避重就轻;不断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方法,创建微信群,打造24小时工作平台,不论群众干部,不论问题大小,随手拍,实时发,微信群里,时时有人解决。

“兰考标准”创造“兰考形象”,两年完成脱贫总目标的91%1年签下29个亿元以上项目,各级党员干部更是甩开膀子干,沉下身子做,不断向焦裕禄靠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兰考标准”值得推广开来,学习借鉴。

身子沉下去,了解群众的需求。扶贫脱贫工作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政绩工程”。基层工作尤其是农村工作头绪多、压力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等等,都需要做很多具体实在的工作,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躬下身子讨良方,蹲到灶边绘蓝图,为群众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实实在在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农村和谐发展环境。

步子迈开来,摸清贫困村的村情。全国各地贫困村村情各不同,量当地实际,裁实践之衣。帮扶工作不是拍脑门决策,而是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各级党委政府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好调研文章,将当地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了然于心,扶贫工作的开展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其次是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扬长避短短变长”,从最擅长处着手,不能盲目跟风。这样,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基层开展帮扶工作便会得心应手,帮扶项目的设计也在能力范围之内,操作起来也会如鱼得水。

思维活起来,探索精准发力的路子。面对新思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局势,只有充分结合新的经济常态、新的社会格局,摒弃等、靠思想,用发展创新的理念、制度、技术,实现贫困户自我的“精准赋能”,激发贫困户的发展动力。从技术上,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化成为可能,通过建立贫困户的信息平台,时时更新贫困户数据库、追踪贫困户脱贫动态、监管贫困政策、资金的使用,实现精准扶贫的高效管理;从管理制度上,改变以往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贫困政策的精准落实、扶贫资金的高效使用,需要建立健全约束和奖励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作者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