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伍文胥:“精准脱贫”不可忽视“精准拍蝇”

[ 作者:伍文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8 录入:16 ]

日前,四川省纪委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今年将重拳整治十大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3月25日中央纪律监察部网站)三年来的反腐执纪可谓酣畅淋漓,一方面“打虎拍蝇”节奏不停,另一方面预防和惩治腐败和“四风”的制度体系越加严密。监督执纪不断推进到深水区,刷出新常态,“无禁区、无上限、零容忍”的反腐常态已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氛围正在显现。反腐的高压层层下放,更加向基层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蝇腐”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肌体细胞,基层政治生态不良,必然导致党的肌体“生病患疾”,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不只是侵蚀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纯洁性、朴素性,败坏党的形象和权威,更是在损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啃蚀党的执政根基,危害与“老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前正值全面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不只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沉重、扶精、扶不久、扶不彻底的问题,更存在着假扶贫、扶假贫、“扶贫腐败”的问题。本来基层涉农腐败已经让群众深恶痛绝,如果不及时彻底的根治基层腐败,任由“蝇腐”、“蚊贪”的黑手再伸向扶贫资金,则必然伤民心、失民信,让精准脱贫遭遇不必要的障碍。

“精准脱贫”不可忽视“精准拍蝇”。事实上,没有健康的基层政治生态环境,全面精准脱贫的举措就难以得到精准落实。试想,一个政治生态恶劣的贫困地区,必然是难以形成脱贫攻坚的强烈氛围的。腐败已然消磨掉基层党员干部的朴素作风、战斗力和党性纯洁,又如何凝心聚力、团结带领群众一心一意的推进脱贫攻坚?作风不正,士气难振,何以啃下精准脱贫的“硬骨头”?显然,基层腐败、“精准拍蝇”,营造优良政治生态,形成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氛围,是全面精准脱贫的必要政治前提。

“精准拍蝇”为“精准脱贫”肃清不正之风、凝聚战斗力。民之所愿,施政所向。“蝇腐”为群众深恶痛绝,尤需“出实招,给重拳”,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着力整治在脱贫攻坚、惠农政策、土地征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救灾救济、为民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收费、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的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二是加强基层监督执纪力量建设,强化廉政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反腐意识和技能,将更广泛的群众纳入到基层监督体系中,实现全面监督、重点盯防,即时发现、即时举报、即时取证、即时立案、即时查办。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