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凭借“审管分离、一局一章管审批”的新机制一举摘得“第八届中国政府优秀创新实践奖”。专家表示:银川模式应该是解决部门林立、职能分散、行政审批多头跑路问题的最佳路径之一。(3月22日人民网)
“银川模式”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落实群众利益,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经验,值得全国推广学习。笔者认为,“创新”“转变”是成就“银川模式”的原动力,也是其他地区学习的精髓所在,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从“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面对传统的行政审批存在部门职能分散、效率不高、群众多头跑路等问题,只有凭借偷偷“潜”回找资料理顺审批流程、五轮“瘦身”审批环节、彻头彻尾的改革精神、“得罪人”“讨苦吃”“下深水”的方式,才能完成“四证一章”一日办结的“不可能”的任务,顺利实现群众满意、办事便利的服务目标。
二是从“轻监管”向“重监管”转变。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家职业资格等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个人、企业、政府三个方面的诚信体系和征信制度。
三是从“传统”向“科技”转变。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搭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行政审批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审批流程再造优化,改变传统审批模式,让群众感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是从“单一”向“融合”转变。行政审批必须打破了原有职能部门逐个审批的串联审批模式,打出“组合拳”,审批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化存储、流转、共享,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多层级审批变为“车间流水线式”才能有效提高审批效率。
(作者单位: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