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廷元:做“想干、能干、敢干”好干部

[ 作者:刘廷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8 录入:吴玲香 ]

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就需要一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素质高、作风强、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能够很好地富裕一方、造福一片;相反,一个素质低、作风差、群众信不过的干部,将会祸害一方、坑害一群。干部的关键在于“干”,想干、能干、敢干更表现出干部的能力所在。

干部要有想干的意愿。干好干坏是能力问题,干不干是态度问题,想不想干说到底是政治问题。在其位谋其政,做一方官员,心中就要时刻想着造福一方百姓。不断激发闯劲干劲,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奋勇当先的精神,坚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思想观念、发展措施、方式方法上探索开拓,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努力使自己成为干事业的行家里手,做联系服务群众的多面手。绝不能做“无为”先生,也不做“好好”先生。“无为”就是“无位”,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行不通的。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多为人民排忧解难,多干实事、干好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干部要有能干的方法。干部的能力决定干事的质量,所以决定干部能力的关键在于,干部在处理事情时的方法。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该拥有怎样的态度来应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呢?《易传》里曾提出像“与时偕行”以及“变通者,趋时者也”这样的观点,并强调要时刻更新思想和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所以干部要加强学习,从学会书本中借鉴经验。要不断用知识去丰富、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有创新的意识。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善于抓住机遇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其所在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就很难有所推进。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注意培养创新思维,养成创新的习惯,时刻思考着创新,抓住一瞬即逝的机遇,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干部要有敢干的魄力。魄力就是一个人处理和对待问题时,能发挥自身能动性,忽略不重要细节对整体的影响而做出正确的决定或选择,关键是他能够显示自身才干,自身思维,自身特点。面对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如牛负重的使命感、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一种寝食难安的责任感,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差不多就行”等消极思想在工作中消失。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敢干担当也是关键,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

(作者地址:贵州三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