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怀衷:立下军令状还需严防名不“扶”实

[ 作者:黄怀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吴玲香 ]

38日,四川省长尹力在“两会”四川团开放日上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四川目前还有贫困人口380万。为达到脱贫目标,从省到乡各级政府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摘不了穷帽就摘官帽(39日搜狐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富裕。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自始至终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实现的美好愿景。令人欣喜的是,这一伟大目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们要真正的迈过“贫穷”这道沟还需不松懈、不放弃,鼓足勇气、攻坚拔寨。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看到各级政府都已为脱贫攻坚立下军令状,着实叫人欢欣鼓舞。从军令状中我们看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心,看到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希望。在此由衷的为立军令状的相关领导点个赞!但在欢喜之余,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这些立下军令状的“勇士”们会不会因军令状而使脱贫工作变味呢?会不会变成自己争取政绩的一个工具呢?这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和杞人忧天,毕竟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已出现了“人扮装羊”、“扶贫盆景”等假扶贫的现象……

所以,笔者认为,各级政府领导立军令状并喊出“摘不了穷帽就摘官帽”是有必要的,但如何让地方主政的官员不因为军令状而改变扶贫的初衷更加重要,说到底就是如何看待官位和群众利益的问题。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力度,最后体现在群众的满意度。

脱贫攻坚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我国所剩下的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近几十年脱贫攻坚所未成功的。这其中有的是所处地理位置极差,有的是自身产业发展能力特弱,有的是因病、因灾、因学特别困难。可以讲,7000万的贫困人口是历年脱贫工作中剩下的硬骨头。面对如此庞大而艰巨的工作,光有一腔热血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各级的地方政府能够统一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长远,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针对各种不同的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在立好军令状的同时,更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脱贫考核制度。历数近年来发生的扶贫造假事件,我们会发现相关的地方官员固然是有诸多问题,但在问题的背后我们还会发现造成这些官员做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的“表演”几乎都与想保住自己的“帽子”并进一步求得“上位”有关系。在这里,笔者认为,我们的上级相关考核部门还需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要对不同基础的地区做不同标准的要求,这就像是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允许脱贫成绩有差异,要给地方政府扶贫留一点思考的时间,以避免扶贫政策的草率性、不可持续性。

总之,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脱贫攻坚的今天,各级政府既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魄力,又要有实事求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唯有如此,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在“军令状”的激励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