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林日新:提倡生态安葬须走好三步棋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9 录入:王惠敏 ]

224日,民政部等9部门公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

“生态安葬”好!先从全国看: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而且,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死亡的绝对数量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每年全国死亡人口大约890万人,如果按传统的土葬法,占用的土地面积是惊人的。再从家庭看:如今城市的墓地奇高,据《殡葬绿皮书》发布:北京92%的市区消费者认为公墓消费过高,一个中等墓价约7万元,能够消耗一个居民近一年的工资,并且价格仍在上涨。“死不起,葬不起”困局仍在延续。这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

提倡“生态安葬”需走好三步棋:第一步是重拳整治豪华墓。如今乡下的坟地到处可见“摩天大坟”——墓地周围全都用砖铺就,有的墓前墓后还修筑有白色亭子,一座坟墓,竟占去了四五个坟墓的土地。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皆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广东海丰县梅陇镇280多座占地上百平方米的豪华坟墓,遍布林间;湖北武汉新洲区一农村豪华坟墓,堪比北京天坛;浙江宁波一豪华坟墓,大如蓝球场;福建福清豪华“活人墓”扎堆,有的坟墓耗资上百万元;浙江缙云县东方镇周升塘村村支书,为自己造了一个巨大的 “活人墓”,占地200多平方米……豪华墓不除,生态安葬难行。

第二步切实推行遗体火化的常态化,对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移风易俗,规范安葬。当然,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参与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低碳祭扫。正所谓“风行草上,必偃”,“打铁还需自身硬”,“党风正则民风淳”,如果不能充分做到“党员干部带头”、势必难以确保政策的公信力,更不可能有效说服社会公众充分接受“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政策,所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第三步是合理设置公墓区。每个村要建有服务农村居民的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安放设施,基本满足城市困难群众和农村群众骨灰安葬需求。在火葬区,积极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在人口密集区推行以楼、廊、堂、塔、墙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体安葬方式。同时,倡导建设单人骨灰安葬或双人骨灰合葬占地小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节地型墓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质墓穴,最大限度降低硬化面积,并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

作者系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