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节点和最后冲刺的五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和最大“短板”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加快扶贫工作,需要多措并举,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如何扶,怎么扶,谁来扶”将是“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攻坚工作,应以“扶智”为重点,以“扶持”为辅助。
以“扶智”为重点,解群众贫困之症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大部分贫困地区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以传统的农业种养殖为重点,发展现代化农业思路不足,经验不够。因此,我们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时,应不断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新观念,注重抓好“技能培训、产业引导、教育扶持”等一系列“智力”扶持措施,帮助村集体理清发展思路,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为群众选好致富路子,提高群众致富能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病根”和“症结”,改变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现状。
以“扶持”为辅助,救群众发展之所急。由于当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受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单一、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生产力落后等原因限制,导致贫困地区群众环境及市场应变能力低,容易造成资金、物资的匮乏,从而加剧贫困。因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应思其所忧、急其所困、送其所需,及时为贫困户“输血”,帮其解决燃眉之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让他们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期盼,有盼头有奔头脱贫致富。
以“脱贫”为目标,转群众生活之现状。不管是“扶智”还是“扶持”,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脱贫”。只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扎实有效的落实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引导群众结合实际发展产业,杜绝“空”、“虚”、“大”的表面文章,以群众的实际生活条件为检验标准,才能切实改变贫困现状,实行“两个百年”宏伟目标。
总之,“扶智”与“扶持”都不可或缺,“输血式”与“造血式”都必不可少,但是,只有在“输血”的同时,强化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才能确保脱贫成效长久化、常态化。把握住“扶持”与“扶智”之间的关系,就掌握了“输血”与“造血”之间转换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三穗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