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单门独院传统农业,随着资本、劳力、土地等要素结合日益紧密,各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新业态在成长的同时,有些政策困惑也逐渐显露出来:有的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取得用地指标,直接打起了土地政策“擦边球”,甚至违规用地;有的农业补贴政策“落地”效果不佳,对规模农业发展支撑力不足;有的农业项目在土地上积累了大量固定资产,却无法成为有效抵押物,成了没有融资功能的“死资产”。(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现实中的农业政策困惑远不止于此,制约着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或可说,“三农”问题是传统农业地区最根本性的问题,更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中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不管是为了推进全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维持国家粮食供应平衡和战略安全,都亟需对农业的“政策困惑”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破解。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农业“政策困惑”缘于多方面,既存在历史因素的累积,又存在着现实发展、转型、升级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新问题。新旧问题叠加,已是“剪不断、理还乱”,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取得用地指标而违规用地,农业补贴政策落实不力,农业项目上的固定资产无法抵押。农业“政策困惑”让一盘活棋几近死局,让农业成一池“死水”,政策再多得不到落实,措施再细得不到执行,资金成多成了“死资产”,要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首先破解“政策困惑”,斩断制约农业发展的千丝万缕。
农业“政策困惑”缘于制度设计漏洞。固然,一些问题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只有克服了这些难题,才能让农业获得新生,有质的发展和提升。但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可以预见的或是可控的。这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或类似于中国国情的国家或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出现的类似境况是如何处理的进行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和案例对比,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今后农业发展中的必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便可提前拟出对策,对制度进行顶层设计,补上短板和漏洞,确保大方向大战略上不会发生偏差。再者,对更细化、更随机性的问题,完全可以因时制宜的拟出对策,细化机制制度,把错综复杂的问题条分缕析,分解成更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控制在最小的程序和范围。
总的来看,农业“政策困惑”分为一般性的问题和特殊性的问题。而一般性的、细小的矛盾,多缘于具体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不全面、不严密,相应的机制制度不完善导致,解决的办法就是补上短板;而特殊性的问题,就是指总的制度设计有问题,即在规划农业项目时,并没有考虑其可操作性,也没有考虑实施范围的实情情况,仓促立项实施,必然遇到各类障碍。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