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宣传部下派到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葛鹏程和泸州邓氏烟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德平签订了精准扶贫电商合作协议。今后,通过企业的实体门店和电商平台,太和村的绿色农副产品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泸州和外地市民的餐桌上。(2月18日川农经济网)
今昔不比往日,对于“贫困帽”以往大家都特别想“抢着戴”,而如今画风一变,都争着“摘下来”。出现这般“好景象”,泸州市着实下了“苦功夫”。笔者认为,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好“三个坚持”。
精准扶贫要坚持“用心为民”。“官”往往在于高堂之上,难以与民视野在同一条线上,故难发现民之所忧、民之所缺。为官者,下高堂,深入百姓生活,与百姓手牵手、心连心,真真切切“用心为民”方能找准症结所在,从而琢磨出精准扶贫的具体方法。大渡口镇太和村第一书记葛鹏程与村民同吃同住几个月与市委宣传部领导反复琢磨出的方法,与企业签订“精准扶贫电商合作协议”让太和村村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而不愁销路。这就是“用心为民”的典范!
精准扶贫要坚持“切合实际”。以往有些方法过于“高大空”。单纯的凭“空”想象,没有切合实际,可想而知,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而“精准扶贫”这种实在的事,更应该切实制定方案,深入各村,了解各地情况,切实可行地帮助大家摘下“贫困帽”。而太和村每一个贫困户都被“量身定制”了精准扶贫的方案,按照规划,该村下一步将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林下鸡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像这样,切合实际,踏实做好每一步,才能真真切切早日摘下“贫困帽”。
精准扶贫要坚持“灵活运用”。在方法上过于“死板”,便难以把工作做好。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上官员们写的不是“八股文”,而应该深入细致了解各地情况,灵活制定方案,才能逐一攻破。也许这个村的扶贫方案特别好,另一个村也不见得能适用,这个时候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古蔺县土城镇裕华村第一书记艾强采取鸡苗死一只免费补一只措施,让村民养殖零风险,这也是争对该村扶贫方法的“灵活”体现,更加人性化,更加灵活运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官者乃百姓之“衣食父母”,多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可行开展“精准扶贫”。做好“三个坚持”让贫困村摘下“贫困帽”!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神臂城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