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别等吃不到煎饼才想起农民工

[ 作者:雷钟哲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7 录入:7 ]

事件回放

大年初七,新年气氛意犹未尽,上班族已经回到城市,开始假后工作。然而,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路边的早点摊不见踪迹,替班保姆的日薪提高到500元以上,餐馆老板不得不亲自上阵当起外卖骑士”……216日《南方都市报》)

建议

如何让他们融入城市

为什么出现空城,因为打工的外地人员特别是农民工,都回家探亲去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来强大的春节团聚的习俗,沦肌浃髓般融入血液,产生了无以抗拒的引力。二来单位放假、工地停工也使他们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三是户籍、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城市生活成本等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难于融入城市;对他们来说,城市仅是一个个驿站,他们是城市的过客,没有家的归属感。

结果怎么样呢?首先造成了春运异常繁忙的图景,让各级运政部门不得不把春运当成这个期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增加运力,增开车次;警力也全部上岗,确保正常的社会秩序。其次带来保姆荒”“护工荒”“外卖荒”……以往白领早晨上班七点半出门,在路边顺便买个煎饼果子当早餐,十分方便。但昨天就有一位上班的小伙子从磁器口走到崇文门,走了一公里都没看到一家早餐铺,让想吃个煎饼的愿望,都成了一个空想。

对于城市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它是阶段性的,也带来了许多不便,折射出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惟吃,春节前后的家政市场中,以替班保姆最为紧缺,对于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的家庭来说,保姆几乎就是刚需。快递业务也因缺乏人手成为慢递。这个时候,往往才能想起这些派送员、小时工、清洁工,对于城市是多么的重要了。

这些城里人不愿干不屑干的脏、重、险、累工作,平时大都由农民工承担。他们年复一年,重复着辛勤与劳累,挥洒着汗水与血水。不说别的,单说没有保洁员,一座城市不出三天就会污物遍地垃圾横飞。问题是,我们怎样能让这群人融入城市,不再成为迁徙的候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恐怕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好了,空城现象才会减少,各种类型的用工荒才会避免。总之一句话,农民工心里不慌,就不会有城里的用工荒。

雷钟哲

提醒

需要相见亦思念

相见不如思念。用这句话形容当下城市与农民工的关系,再贴切不过。当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时候,很难在城市刷出存在感。然而,一旦农民工返乡,保姆荒”“护工荒”“外卖荒就会接踵而至。这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农民工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单元。

那么,如何化解用工荒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平心而论,在接纳农民工方面,各地政府一直在不懈努力。然而,这种努力,一遇到春节,就没效果了。农民工春节大面积返乡,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城市没有找到家的感觉。

客观地说,让每个农民工都立即在城市安家并不现实。一方面,一些城市的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另一方面,融入城市的成本很高,也令农民工望而却步。但这并不代表破解节后用工荒,是个无解的难题。相反,只要付出更多的制度支持与人文关怀,一样能营造家的温馨,让农民工流连忘返。

破解节后用工荒,需要相见亦思念。我们不能仅在不见时,才想念、才依恋。而是要把思念放在平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收到快递时,轻轻的说一声谢谢。而不是随口来一句帮我把垃圾也捎下去;对家里的保姆,多叫几声阿姨,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主人,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总之,只要我们多一分温度、多一点包容,相见亦思念,节后用工荒未必会汹涌澎湃!

薛家明

延伸

有些城里人患上依赖症

春节期间,外地务工人员回家了,城里人的生活也混乱了。早餐吃不上了,衣服不会洗了,卫生也不知道该咋弄了。离开了农民工,城里人好像都不会生活了。有些用工荒其实是城里人患上了依赖症。

最近这几天有一则新闻很是火爆。新华社的记者调查发现,春节期间一些大学生几乎是一动不动的。没有课程就躺在床上。饿了就叫外卖。总之,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这样的生活显然是不健康的。实际上,眼下的一些城市人也已经懒到家了

2015年的时候,贵阳市承办了一项高科技产品展示活动。在这些高科技产品中有一批被称为懒人机器。有的是做饭不要洗菜、切菜、掌勺的懒人饭煲,只要启动机器,就可以完成洗菜、切菜、烹饪的过程。有的是智能马桶,连擦腚都不要自己动手了。还有的是智能家庭,人在单位,就可以让电视、空调提前运转,到了家里就可以安享幸福了。

高科技的发展的确方便了生活。农民工的进城也的确让城市人更加幸福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农民工代劳,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机器完成。当春节几天因为没有乡下人的服务生活黯然失色的时候,我想这也是可悲的。

在街头找不到早餐摊,我们就不能自己给自己做顿早餐?在医院找不到护工,我们就不能自己照顾一下爹娘?在市场找不到保姆,我们就不能自己打扫一下卫生?

固然,有人会说大家都是忙碌的,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可是,这并非是多么大的技术活,也不会占用多少时间,我们为何就不能享受一下自己动手的人间烟火味的幸福?我们有时间唱歌跳舞、打牌取乐,就真的挤不出时间给爱人做次早餐?给爹妈捶捶病体?

有些用工荒是城里人患上了依赖症。

郭元鹏

剖析

缺人只是表象

表面看,用工荒是缺人,由表及里察之,并非缺人。原因很简单,中国劳动力红利正在消退不假,但劳动力总体供给还远没有到人荒的程度。不说其他,单是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就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群体。

既然有人,为何还有用工荒?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关键原因是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不匹配。比如,服装、制鞋、电子等制造企业的用工荒,并非缺少干简单工序的工人,关键是缺少技工,是典型的技工荒。之所以缺少技工,因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技工供给少,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换言之,劳动力有,但能够匹配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型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用工荒

又如,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试想,如果大学生到制衣、制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做一线工人,便能大为缓解这些企业的用工荒,大学生本身就业难便可迎刃而解。可现实是,虽然企业愿意接收大学生就业,但一来很多大学生不愿到企业干一线操作工,二来企业最为紧缺的技术工人(待遇并不比白领低),大学生还难以胜任。这里面的关键因素,也是典型的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不匹配。类似的不匹配在服务行业也非常普遍。

可见,眼下化解用工荒最为紧迫的是,怎样让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相匹配?这就不能只看到用工荒的缺人表象,而应具体分析缺什么类型的人,为什么缺这种类型的人,哪种类型的人最紧缺,怎样才能尽快弥补这一紧缺类型的人。将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能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的匹配度,使用工荒得到有效缓解。

孙维国

三言两语

没人送餐,被迫更改午餐时间。

——杜勇

就业事虽不小,但更大的问题是大城市需要时间整合社会规则和文化。政府不进行教育和指导,很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规则和文化。

——黄育

21世纪了还有人觉得,大城市这么好全靠城里人的建设,也是无语。

——林小柒

谁也逃不过春节用工荒啊!不光没有代驾、没有专车,连出租都没有。幸好!我们有地铁。

——杨广义

大家安居乐业不用流落他乡,才是最好的。

——王奇

反对涨价的,都是贪小便宜的。你们在全家过节时,有想过还在为你送快递的快递小哥,做饭的厨师,服务的服务员吗?他们也有家人,家庭!有些人一味想着外国的服务多好多细致,但有想到人家都有给小费服务费的习惯吗?

——王欢

他们也要过年,不然又会报道他们为了赚钱不跟孩子团聚了。

——刘晓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京晨报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