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凉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该州向全州3747个村中的207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遣优秀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州委11名常委牵头联系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四川日报》)
从2016到2020,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一年一个里程,从扶贫到脱贫,环环相扣,年年重要。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明确脱贫攻坚进入“猛药重治”阶段,四川110万农村贫困人口今年有望脱贫,到2020年,11501个贫困村、497.65万贫困人口全部“摘穷帽”,四川全面告别绝对贫困。
脱贫攻坚的舞台已经搭建,接下来就是“唱大戏”的时间。为此,四川继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凉山州向全州2072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精准扶贫两年。
如果把扶贫当成一次革命,那么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就组成了“扶贫尖刀连”。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是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凉山州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主要来自于较为富裕的安宁河流域6县市。选派干部个个都是优秀的“扶贫尖刀连战士”。
四川省目前有400多万贫困人口,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其中,凉山州有贫困户15万余户50万贫困人口,2072个贫困村及美姑、金阳、昭觉、布拖、雷波、越西、木里等11个国定贫困县。两年驻村时间,第一书记如何让凉山州的50万贫困人口脱贫?不仅考量着这些“战士”们的智慧,更是检验他们是否具有“尖刀连”战士的“四股劲”。
扶贫工作要有“没路也要走的闯劲”。扶贫工作前无古人,无章可循,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如何扶贫就得靠自己摸索;扶贫工作要有“倒也往前倒的拼劲”。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选派干部必须拿出“蛮拼”的干劲,传、帮、带、拽,让贫困户参与“为脱贫而战”;扶贫工作要有“永远不服输的犟劲、科学求实效的巧劲”。扶贫工作既是一场斗勇的较量,也是一场斗智的较量。区域不同,致贫原因差异化,扶贫战略就不一样,不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人而异,既要“实干”,也要“巧干”。
扶贫脱贫也是一种“水桶效应”,唯有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人口脱贫了,才是真扶贫,真脱贫,凉山州向全州2072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精准扶贫,组建起一支脱贫攻坚的“红色尖刀连”,为四川脱贫、中国全面脱贫注入一股强大的“战斗力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教育体育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