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发展和矛盾双重叠加的时期。社会发展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在第一时间积极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显得尤为重要。掌握舆情主动权,抢占舆论制高点,维护社会大稳定,要把好“四关”。
一、把好舆情“主动关”,掌握信息话语权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发展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引导,积极做好舆情收集研判疏导工作,防止事态升级,才能为下一步的舆情处置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1.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工作。要设置专门机构应对网上舆情,安排专人做好网络舆情工作,明确重点,针对当前网上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突出涉及市委市政府舆情报道、网民对社会热点难点的反映以及一些敏感性、苗头性信息,及时做好收集工作。同时,针对收集的信息要仔细整理,筛选后编成《网上舆情信息》,第一时间送领导参阅,或及时报送重要问题来得到领导的批示和处理。
2.做好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要善于对各种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对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有理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对有理有据的批评意见和建言献策,要收集整理、反馈上报;对歪曲事实、传播谣言的,要及时澄清、有力回击,依法管理处置;对网络监督、网络反腐与恶意诽谤、肆意造谣加以认真区分,坚决反对网络舆论向偏激、极端的方向发展。
二、把好舆论“引导关”,抢占舆论制高点
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抢占舆论制高点,就有可能抑制谣言传播的空间,引导舆论的方向,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1.发挥专家学者的引导作用。针对网民易受权威影响的心理特点,多邀请市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博主等与网民进行网上交流讨论,强化正确的主导声音。 同时注重培养建设网评员队伍,组织网评员参与网上跟帖和讨沦,扩大网上主流声音,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
2.发挥网络的互动交流功能。组织在线交流、网上访谈、网上讨论等活动,把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方向。如在政府网站或论坛开设“网上直通车”专栏,启动高层领导与网民定期在线交流活动,使领导与网民互动交流成为一种常态,拉近政府与网民的距离。
3.发挥新媒体积极推进作用。积极推进政务微博、微信、QQ、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建设,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正面舆论导向。要主动策划一些栏目,对网民进行疏导、引导。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话题,设置一些有热度、有深度的议题,引导网民理性地开展讨论。积极推进新媒体内容建设,为网民提供更多新闻类、商务类、生活类、教育类等实用信息,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满足人们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把好信息“公开关”,消除社会负影响
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快速扩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要坚持及时、客观、透明的信息公开,能最大程度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
1.注重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应紧密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载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快速播发体系,广泛拓展传输渠道,让民众第一时间知道事件真相。
2.注重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做到信息公开内容规范、形式完善、及时高效,提高突发事件及处置工作的透明度,做到既不抵制公开,又不乱公开,对信息公开的程序、公开的内部审批权限、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作出明确规定,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注重策划信息发布方案。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不策划信息发布方案,就不能形成相应的舆论引导力,就会导致言满天飞,引发社会不稳定。突发事件发生后虽说要坚持“快报事实”,但也要注意“慎报原因”,精心谋划,掌握方法,把握技巧。安排专门的领导把关,统一协调和把握发布口径,来消除社会舆论不利因素。
四、把好舆情“管理关”,实现机制常态化
要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以宽容活泼、积极有效的体制机制管理好网络舆情,实现制度管理的常态化。
1.健全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密切跟踪收集新媒体舆情动态,及时研判舆情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事实和参考意见。一要突出重点。突出把握党委政府的舆情信息需求要点,结合实际,围绕工作重点开展舆情信息收集工作,要注重收集舆情,疏导情绪,引导舆论。二要关注热点。要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如就业问题、公共安全和生产事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及时研究分析,加大收集报送力度,为党委、政府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三要抓住特点。要牢牢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抓住公共舆论具有可控制性和可引导性的特点,保持信息的公开畅通,发挥好“舆论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2.健全舆情紧急应对机制。要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紧急预案机制,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一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要在网络舆情信息出现苗头的24小时黄金时间内,72小时有效时间内,快速反应、弄清事实,发布权威信息,使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防止网络舆情事件扩大化。二是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与主流报刊、电视及网络媒体的联系平台,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沟通和交流,使公民及时了解真相,化解舆论负面影响。三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要做出及时权威的回答,从而从根本上消除流言的基础,引导良好社会的舆论走向。
3.健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加强公安、司法、宣传等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对于散步谣言、虚假信息,要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对谣言散布者要严厉打击,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为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权威的信息支撑与保障。
4.健全舆情队伍保障机制。健全舆情队伍保障机制,要全力加强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四支队伍。要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舆情宣传干部队伍;要打造一支思想敏锐、从容应对媒体能力的新闻发言人队伍;要打造一支熟悉新闻业务、掌握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新闻宣传和管理队伍,特别是网评员队伍;要打造一支熟悉对外报道业务的对外新闻报道记者队伍。通过队伍的建设,健全舆情保障机制,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作者单位:常德市澧县官垸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