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治国:探索招商引资新机制 实现开放开发新突破

[ 作者:李治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8 录入:吴玲香 ]

今年来,嘉禾县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机制,不断扩大开放合作领域、夯实产业承接平台,呈现出全民招商、万众创业的良好态势。1-9月,全县共签订协议项目21个、协议资金38亿元,到位内资22.05亿元,同比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4850万美元,同比增长273.7%,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成功引进落地光伏农业、蓝莓基地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个,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了县域经济多元多极发展。嘉禾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三个结合”抓住关键点,增强责任感。坚持领导带头、部门协作,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全民大招商的强大合力。

一是内引与外招相结合。内引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优化环境,专注专心专业于招商引资,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外招要求方向明确、目标精准,以“点对点”的小分队招商为主,做到外出有安排、回来有报告、招商有成果、落地有跟踪,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招商。二是招商引资考核与综合绩效考核相结合。坚持以考核明导向,以考核促招商,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分值由原来的3分提升至8分,对各乡镇和县重点招商部门分类下达招商引资指导性任务。坚持一季度一调度一督查一通报,今年来有5个单位和乡镇因招商不力、效果不明显,被县委、县政府通报批评,其中2个乡镇负责人被县委主要领导进行警示性约谈,切实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三是招商引资与“四联四包”相结合。把招商引资纳入党建工作“四联四包”(即联乡包村、联企包项、联户包案、联点包优)管理,由县级领导主动认领招商引资任务,实行“包项目信息采集、包项目策划包装、包项目洽谈签约、包项目落地建设”一包到底机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每年至少引进1个项目,其中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至少牵头引进2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2名县级领导从招商项目库中“点菜”确定了60个招商项目。今年5月,县委书记率队参加2015年湖南郴州(深圳)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约巨人集团和光伏农业等两个投资过亿元项目。7月,县长率队到新疆、福建、云南等地招商,洽谈对接铸造、体育、通用机场等项目。今年以来,县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达31次,营造了领导带头、部门协作、全民参与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二、以“四个面向”找准着力点,明确方向感。坚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和重点。

一是面向珠三角,解决往哪里招商的问题。嘉禾地处湘粤结合部,京珠复线、厦蓉高速在嘉禾交汇,南下广州只需3小时车程,坐高铁只需1小时,嘉禾又是“中国锻造之乡”和“江南铸都”,对于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具有较大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我县在珠三角设有驻东莞流动党委,成立了在粤铸造业商会、深圳嘉禾商会、珠海嘉禾商会等3个异地商会,以及广州同乡会、中山同乡会等多个同乡会,聚集了嘉禾在粤成功人士4万多人,为我县面向珠三角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和人脉基础。二是面向嘉禾人,解决找谁招商的问题。嘉禾常年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达10万之众,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具备了一定的资金、技术、信息、人脉等创业要素,返乡创业、回报桑梓的热情很高。近年来,我县坚持因势利导,大打亲情牌,“引老乡建家乡”“以老乡引外商”,有效激发了嘉禾籍人士返乡创业的巨大能量。目前返乡创业者达1万余人,其中创办规模企业80余家。三是面向传统产业链,解决产业升级问题。嘉禾铸锻造产业已有400余年发展历史,全县拥有铸造企业220多家,嘉禾籍人士在广东、广西创办铸造企业340余家,嘉禾铸件占据珠三角市场份额的60%;拥有锻造企业246家,年产值达32亿元,铸锻造产业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坚持面向铸锻造及上下游相关产业进行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有力促进了嘉禾铸造向嘉禾制造转型升级。巨人机床生产出郴州市第一台数控机床,嘉禾第二批铸造行业准入企业达24家,占全省总数一半以上。四是面向十大增长点,解决多元多极发展问题。嘉禾是全国重点产煤县,资源路径依赖较为严重。为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加快转型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多元多极增长,县委明确了十大新增长点:文化旅游产业、教育卫生衍生产业、商贸物流产业、传统铸锻造产业、装备制造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服务外包产业、金融服务产业、体育产业、温泉产业等。坚持把十大新增长点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相继引进援菲农机、成鑫汽配、柳州英利铸造、中岛华天温泉酒店、闽城嘉州阳光商务酒店等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优质项目,成功引进湖南奥沃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填补嘉禾外贸专营企业空白,为园区企业抱团发展、“造船出海”发展外贸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三个有力”激活兴奋点,提升成就感。坚持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切实激发招商引资内力。

一是基础保障有力。一方面,强化经费保障,逐年增加招商引资专项资金,2015年县财政预算150万元,在精简招商的前提下,确保招商工作人员“走出去”招商不受经费困扰,“请进来”客商能主动热情接待。另一方面,强化信息保障,建好项目库、人才库、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把省内外相关知名企业信息及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目录、税收政策等录入“三库”,其中项目库收集投资项目200余个,信息库收集整理各类招商信息500余条,人才库收集嘉禾籍在外成功人士及其他客商的基本情况800余份,为招商引资夯实了基础。二是招商奖励有力。出台《嘉禾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暂行)》,规定凡牵线搭桥、联系引进外来投资者来嘉投资兴业的引资人,均可享受不同层次的奖励,最高奖励可达50万元,有效激发了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三是典型推介有力。每年召开招商引资工作表彰大会,隆重表彰招商引资有功人员。不定期召开招商引资成果展示大会,以集中签约的形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精心挖掘提炼典型招商事迹、典型项目洽谈案例、典型项目服务事例等,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传推介。要求外出招商牵头县级领导亲自撰写项目考察报告,并在《嘉禾工作》特设专栏分期刊发,实现经验共享、案例引路。

四、以“三个给力”打造闪光点,强化归属感。坚持“筑巢引凤”、优质服务,全力打造投资洼地、创业高地

一是平台给力。坚持“铸锻立园、制造腾飞”,高起点规划建设“一区两园”(一区:经济开发区;两园:坦塘工业园、机械装备制造园),全力打造全国知名铸锻造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园区路网、标准厂房、电镀中心、污水处理厂等生产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供水、公交、医疗、文化、视讯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现代化园林式园区。坦塘工业园规划面积18.99平方千米,目前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落户企业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在园内规划建设创新创业园,打造铸造研发中心、铸锻造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铸锻造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成功引进众合铸造、巨人集团等创新型企业。二是服务给力。建立园区政务中心,推行2号公章,国土、建设等8个职能部门下放或委托行使29项行政审批权限,为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提质活动,在电视台设立“每周聚焦”栏目,实行“电视问政”,对12个重点股级岗位进行效能监察,推动干部作风根本好转。出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八项措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园区企业、厂矿、项目工地,与企业主座谈交流,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政策给力。出台落实《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标准厂房建设奖励实施细则》《关于促进铸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非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产业引导资金奖励扶持办法》等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并从2015年起每年设立6000万元的产业引导资金,全力助推招商引资工作和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系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综合室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