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治国:嘉禾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促进绿色发展

[ 作者:李治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8 录入:吴玲香 ]

嘉禾县确立绿色发展战略,围绕国有森林资源增加、林场职工增收、发展后劲增强,确保林场和谐稳定的“三增一稳”目标,完成林场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完善林木管护和职工保障机制,实现了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刻认识,明确定位,由“被动改”向“主动改”转变

国有林场是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推进林场改革是落实上级策、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内部管理的需要, 嘉禾坚定“迟改不如早改,被动改不如主动改”。一是坚持公益性为改革的方向。南岭林场是嘉禾唯一的国有林场,为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3.9万亩,也是是嘉禾生态屏障、十万居民饮用水源涵养区、全县人们休闲后花园。今年制定了《嘉禾县南岭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明确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嘉禾县南岭国有林场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文件,明确南岭林场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坚持政府是推动改革的主体。为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嘉禾县把南岭林场改革列入《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并作为重点改革项目,成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调研国有林场改革,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大会部署、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工作。在三个月的改革期间,主持召开国有林场改革调度会7次,现场调研12次。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改革的目标。县里全力支持林场体制机制创新,在项目、资金、政策、人员编制等个方面给予倾斜,加快建立功能定位明确、管理科学规范、政策保障有力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解决好定员定编、人员分流、长期债务等问题,立足长远,建立保障国有林场和生态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政策,妥善安置,由“虚胖”向“瘦身”转变

认真贯彻中央的国有林场改革指导思想和途径,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不搞一刀切,妥善安置林场职工。南岭林场有在职职工160人,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6名,富余职工84人全部安置完毕,实现了妥善安置为100%,上访上告为零。对富余职工的安置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提前退休一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林场改革的文件精神,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的职工可申请提前退休。通过部门协调、政策宣传、登门拜访等方法,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职工鼓励提前退休。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45名职工,都提交了退休申请,办理了退休手续。二是转岗安置一批。组织林场职工参加县就业服务局举办的创业培训班、技能培训班,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向林场职工倾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职工其自谋职业,其“五险一金” 由财政代缴,同时发给其适当生活费,以此方式分流29名职工。三是购买服务一批。根据林场工作实际,以购买服务形式从富余人员中聘请10名造林抚育工。通过优胜劣汰和自主择业,林场留下一批精干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一改过去那种冗员繁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了“减肥消肿”、“瘦身塑形”的美丽蝶变。

三、以人为本,倾情关爱,由“无情改革”向“有情操作”转变

国有林场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面对这一场无情的改革,嘉禾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以真心换真情,赢得了干部职工和社会各方面的的鼎力支持。一是深入宣传动员。通过视讯媒体宣传、组织召开动员大会、领导走访调研、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林场改革的重要性、政策、目标、要求等,引导全社会理解、关心和支持国有林场改革,使职工增强改革信心,积极参与改革,营造改革的舆论氛围。二是部门倾情配合。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履职,为林场顺利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县编办在国有林场改革第一次调度会后,主动与省、市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沟通联系,并结合嘉禾县情、场情,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南岭林场“三定”方案;县财政部门对林场的改革资金足额预算到位,并安排了10万元的改革工作经费;县林业部门把林场所有造林列入了县城乡绿化造林项目;电力部门在去年完成林场场部的国家电网农网改造后,主动到林场调查工区电网改造情况,并报相关上级部门立项;交通、水利等部门把林场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了“十三五”建设规划。三是强化社会保障。在富余人员安置过程中,严格按照政策的要求不强制性买断,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林场改革后,76名编制内人员的经费全部列入了财政预算;富余人员按原50%的标准进行差额拨款;退休人员工资由县财政统筹,社保站统一发放;转岗安置人员适当发给生活费,由财政代缴“五险一金”;所有职工“五险一金”以前因经营困难未按标准缴纳的,全部由财政统一进行补缴。由于阳光操作、政策公开、尊重自愿、保障到位,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林场改革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衷心拥护,实现了平稳过渡。

四、转变观念,创新管理,由“大锅饭”向“打擂台”转变

为了实现林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嘉禾积极引导林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思路,大胆改革创新。一是转变发展思路。回归国有林场的公益属性,以保护森林和生态为主要任务,从单一的以木材生产销售为主向森林生态旅游转变,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实行禁伐制度,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公园,走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之路。规划用3-5年时间,对6000亩残次林进行景观林改造,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科教科普、特色产业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区。目前林场列入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23808亩,占林场总面积的61.05%,力争所有林份都列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二是创新内部管理。为了防止改革后职工因工资“旱涝保收”,形成“慵懒散”的问题,林场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强职工教育和管理,打破“大锅饭”,把干部职工逼上“不干不行,不干好也不行”的“打擂台”。实行“能上能下”的竞争上岗机制,制定《岗位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办法》,将全年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明确细化各股室、工区、防火点的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及奖惩措施,对考核末位人员实行待岗,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胜劣汰,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作者系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综合室主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