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何竹梅:“网上信访”开创维稳新局面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3 录入:吴玲香 ]

原题:“网上信访”拓宽信访渠道开创“维稳”新局面

记者从内江市信访局获悉,该市市、县(区)网上信访投诉受理平台已于本月5日正式启用。有关负责人介绍,内江此次启用的网上信访投诉受理平台除内江经开区外,每个区县均有一个专门的投诉受理平台,“网络信访平台启用之后,市民除了传统的信访渠道之外,便可以以实名制的方式进行网络信访反映情况。”(111  四川新闻网)

一说起“信访”或“上访”,人们就会想起本部该出自党员干部之口的一个传统“新”词:刁民。于是,“信访”就自然与“维稳”联系起来。有人据此开玩笑,说没有车费回家,干脆去“上访”,让地方政府来接算了。对于“信访”工作的深刻内涵,国家信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恩玺曾用三句话来概括: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其实,信访与维稳并不矛盾。张恩玺说:“从工作理念上看,信访的实质是维护权利,这是维护稳定的基础,而维稳的实质是通过维护社会稳定来达到维护权利的目的。”可见,要使地方稳定,通过百姓“信访”的渠道来维护百姓的权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真正达到“维稳”的目的。不是吗——

“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工作的核心。百姓要“上访”,肯定是觉得自己或地方的合法权益没有很好的保障,甚至受到了侵害,要求上级“有关部门”能给予合理的解决。那么作为信访部门,就应当用关爱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信访者,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而开展工作,而不是动辄将他们划归“刁民”行列而冷眼相向,甚至当作精神病患者进行拘押关锁。

“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是信访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体现。作为信访部门,可以说身兼两重任务,既要“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更要将“社情民意”传达到相关部门,当好一级政府的“参谋助手”。而获取“社情民意”的主渠道就是那些“信访”人员。这样,就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切实为百姓的“维权”指点迷津,与百姓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才可能从中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参谋助手的作用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是“维稳”、“信访”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方面,通过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解决信访矛盾和问题,自然就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处理信访这一过程,更加“知民情,解民意”,更能将工作落到“实处”,政府、干部与百姓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从而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要彻底搞好“维稳”工作,首先就要转变先前本不正确但根深蒂固的一些陈腐观念,而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上访人员”不但不是“维稳对象”,反而是“维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尊重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维稳”的作用,完全能为地方的“维稳”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所以,正确处理好“维稳”与“信访”的关系,是关系到是否真正践行群众路线,是否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关键。为此,内江市推出的“网上信访投诉受理平台”大大拓宽了百姓的“信访”渠道,那种把“上访人员”当着“维稳对象”的走丸逆坂、背道而驰的行为就将渐渐远去,势必开创出新时代“维稳”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