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何传新:基于差别分析视角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 作者:何传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08 录入:12 ]

——兼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

摘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许多差距,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生活消费、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存在很大差距,城乡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任务。山东省统筹区域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们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区位品牌,实施纵向、横向联合,按功能定位城市规模,实施外向型战略,搭建经济全球化平台。

关键词:差别;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选择;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许多差距,城乡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任务。山东省统筹区域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国家战略,开辟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1.我国城乡差别影响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创建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起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一定时期会持续扩张,这是一种普遍现象(1)。我国城乡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差别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1.1城乡协调发展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扩大,比值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4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城乡收入绝对值差距16648元(2),收入比为3:1。早在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绝对差距达到10000元,扩大到3.33∶1。

我国社科院蓝皮书公布,我国城乡居民两极收入差20余倍。贫富分化问题最受城市居民关注。2007~2011年,贫富分化在社会问题中的关注排名处于第7~8位,2012年直接跃升到第3位,2013年其关注度升至首位,关注率达到38.6%。

1.2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距

城乡居民消费绝对差这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重要方面。应该说我国城乡消费差距比城乡收入差距更为明显。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差距都在加大,不仅差距的绝对值大,比值也要高。1978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差267元,从1985年的1:2.2,逐年扩大到2004年的1:3.8,2013年为1:3.6。2009年城市家庭平均消费数额为28343.7元,比农村家庭的17285元高出10000多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47.4%,而世界平均消费率早在2003年就已达到79%;1978年到1992年的消费率,均在62%以上。2012年的最终消费率可能还不到49%。中国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过,3个农民的消费水平仅相当于一个市民。

1.3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经测算,城市平均每1%的教育资源由32.5万名小学生享用,农村平均1%的教育资源要由512.9万名小学生享用,城市小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所享用的教育资源是农村的16倍。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城乡教师配备不均衡。2013年教师节宣传报道,山东一个县13个农村小学平均一个老师。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全国2012年普通小学为6128.99元,比上年的4966.04元增长23.42%。其中,农村为6017.58元,比上年的4764.65元增长26.30%。全国普通初中为8137.00元,比上年的6541.86元增长24.38%。其中:农村为7906.61元。城市小学到初中全部升学,而农村小学到初中的升学率只有91%。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城市由1985年的40%提高到2009年的55.4%,而同期农村则由22.3%下降到18.6%。

1.4城乡卫生发展差距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列倒数第四。到目前为止,中国享有医疗卫生保障的人只占15%,85%的人没有医疗卫生保障,这足以表明,中国卫生分配还很不合理,其公平性太差,差就差在农村卫生条件太差。

城乡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拥有数有较大的差距。2012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为103万人,农村每万人拥有13人;城市和县镇拥有348万人,每万人拥有72人。2010年,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7.62人和3.04人,城市是农村的2.5倍。城乡每万人病床数。2012年农村乡镇卫生院有病床74万张,每万人拥有9.3张;城市和县镇为224万张,每万人拥有46.6张。城乡居民预期寿命差距较大。2000年城乡人口预期寿命相差6岁,城市为75.2岁,农村为69.5岁(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称东西部人均预期寿命相差15岁。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4.83岁。中国城镇居民预期寿命比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高4岁左右,那农村居民预期寿命要比平均低多少哪?

1.5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甚大。其中,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分别为89%和97%,但是数额低。2012年单位或雇主为务工农民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14.3%、24%、16.9%、8.4%、6.1%。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城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而农村老年人的覆盖率不到4%。2013年老龄社会发展指数、养老金发展指数、医疗保障发展指数(2013),其中两项不及格。2014年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养老金数额差距很大。

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城乡一体化要求我们完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

2.1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

城乡结合体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群体,要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除了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种经济关系外,还必须强化农村经济的功能,通过实施农村城镇化,充分发挥规模与簇集效应,形成城乡一体化、经济同步发展的格局,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各县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在全国较为普遍地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模糊数学、灰色理论等先进的手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都使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向纵深、向生产社会经济系统迈进了一大步,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我们深刻地感到在经济发达地区仅仅进行县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还是很不够的,应当在县级规划的宏观指导下进行城市群的统一规划(3)。

作为山东省,要合理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其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地。其总体思路是:按照区域经济管理的梯度推移发展战略模式、点轴开发策略模式,明确优化城市布局,重点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合理发展小城镇,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重点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强化集聚和辐射作用,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发挥在山东半岛经济带中的带动和主导作用。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县级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城市集群。

2.2充分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产业主导等,形成城市聚集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在山东省要发展济南、青岛是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城市,是促进半岛群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文教、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是经济发达、设施先进、管理高效、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大都市区。其地区服务职能最发达。青岛临近海岸,是我省对外经济的窗口。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作为半岛的前沿,它是城市群地区制造业职能最突出的城市。它有条件汇集更多的物质流和信息流,并把它们更好地发散出去。今后我们要强化青岛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建设档次(4)。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郊经济的发展。济南市商河县的玉皇庙镇近年来借助区位优势,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在培植玻璃、机械加工、纸塑制品和农产品四大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了一大批总投资近亿元、利税几个亿的钢铁、化工和饲料加工企业,使原来以农业为主的镇,在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和制造工业配套化的方向转型。

2.3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发展时期的乡镇企业的大本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器与蓄水池。小城镇地处农村与城市结合的地带,是实现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但肩负着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使命,而且承担着支持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任(5)。

2.3.1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水利、公路、铁路、电力、仓储、信息等的建设,通过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广阔的就业领域。能提高其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城镇内外企业和个人经商办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增大农民向小城镇聚集居住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小城镇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建材、建筑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农村经济一个长期发生作用的增长点。

2.3.2发挥小城镇的地域优势,吸引并鼓励乡镇企业进驻城镇,建设工业经济小区,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增强其行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发挥其吸纳农业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

2.3.3小城镇面向城市、农村两个领域,上联城市,下靠农村,是城乡之问联系的纽带。它具有交通枢纽功能,物资、信息、资金集散等多种功能,它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能够将城市先进的产品、技术、需求信息等向农村地区传递,能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和乡镇企业产品较为顺利地向城市输送。通过这种双向交流方式,扩大了农村商品市场,使小城镇成为工业品的销售网点和农产品的集散地。

2.3.4鼓励兴办工业园区。依托当地资源,建立各类专业化加工小区,联接城市带动农村,使小城镇成为农村人口转移和乡镇企业集中地,农村人力、物资、资金的聚集地。大规模招商引资,鼓励外来人员到本地投资办厂,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发展。青岛市城阳区利用区位优势,加大力度,引进外资,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引导和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吸收和安置大量农民,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成为东方明珠。城阳区现已形成蔬菜、果品、水产、畜牧、花卉五大农业优势,形成以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引进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代表的投资主体及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食品、饮料、医药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产品出口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4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区位品牌

县域经济是在以县城为中心,全面发展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带动乡镇所在地小城镇发展,形成卫星城市(6)。通过农业深加工项目向县城集中,新型工业园区在县城或城郊落户,吸收和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县城建设和发展。通过培植主导产业,扩大老工业基地建设,大规模地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城建设。要加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力度,面向世界,发展国际经济大联合;面向国内市场,向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积聚各种资源优势,打造本地区位品牌。寿光市通过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聚集了外地大量客户来经商,带动了本地生产专业户发展,使县城发展为门类齐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新型县城。实现了县乡一体化的共同发展。龙口市委、市政府把在城乡一体发展上做表率、打先锋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县级作为城乡一体建设基本单元和前沿阵地的主体作用,坚持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完全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他们充分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绝不是所有乡村都变为城市,更不是城市乡村化,而是消除城乡差别,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的过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突破。先后被授予“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中国食品百强县”、“中国果菜十强县”、“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市”、“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7)。寿光市场的发展培育了蔬菜生产基地。全市逐步形成了12万亩韭菜生产基地、30万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6万亩食用菌基地和l0万亩露天蔬菜生产基地等十几处连片的生产基地和百华里蔬菜大棚生产带。丰富的蔬菜资源成为市场的坚强后盾。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市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以乡镇蔬菜分市场为补充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与蔬菜生产密切相关的蔬菜种子、竹竿竹器、钢丝、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市场应运而生,其中蔬菜种子市场和竹竿竹器市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专业市场。

2.5实施纵向、横向联合,按功能定位城市规模

各中小城市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发展主导产业。要优势互补,不能盲目贪大求洋。要围绕整个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勇于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跨区域联合,甘于作“凤尾”,甘于做配角,搞好配套服务。特别是小城镇更要拾遗补漏,从小项目做起。一些近郊城镇可以结合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吸收大城市转移的人口和产业,成为大城市的卫星镇,直接接受城市文化和城市观念的辐射(8)。市、所在地的区、办事处,是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区,对城市有很强的依赖性,有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的经济前驱性。要紧紧围绕城市规划要求,在完善城市配套上下功夫。建立适合城市居民需要的副食品基地,建立适应城乡市场需要和吸引城市工业扩散的工业结构,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上上下下,相互联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淄博市依靠传统产业优势,实施工业兴镇,形成了博山瓷器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日照市充分利用沿海海域宽广的优势,形成了围绕海域发展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旅游等多行业发展的氛围,带动市县乡一体化发展。

2.6实施外向型战略,搭建经济全球化平台

我国沿海有许多城市,他们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快,带动内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在经济建设中逐步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桥头堡。山东半岛城市群临近海域,有较长的海岸线,发展对外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青岛作为全国较大的进口港口,是对外贸易的领头羊。烟台渴望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威海和日照在积极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东营作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在努力拉长产业链条,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这些地区要围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吸收国外技术和项目来本地落户。半岛城市群应以经济国际化为市场导向,强化与日韩的经济联系,把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9)。并进一步向内地延伸和扩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业向深度、广度发展,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更大程度上使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带动小城镇发展(10)。从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来看,外连海外、内接农户的“市场+企业+基地+农户”是山东半岛农业产业化经营比较成功的模式。通过乡镇企业的集中带动城镇规模的扩大,增强小城镇的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形成规模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晴,罗其友,刘李峰,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与经验,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02):76-80

[2]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张立生,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乡(镇)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必要性的探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7,(06):45--48

[4]王成新,李新华,王格芳,城市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5):50-54

[5]李春玲,中产阶层的现状、隐忧及社会责任,《人民论坛》杂志总第318期;23-24

[6]孙晓娜,浅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经济研究导刊,2009,(23):61-62

[7]姜迎春;熊伟,龙口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调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3):49-53

[8]戴洁;李华燊;政府责任:收入公正分配与阶层合理分化《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35-36

[9]林华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学习时报2005、11、16

[10]王乃静,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5年

作者简介:何传新,泰安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第八届县乡干部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