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最后一公里》将陆续刊发特约观察员张子扬在南疆探访“访惠聚”工作组的采访报道。采访期间,记者走访了多位工作组组长、组员,以及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每一个如尘埃般微不足道的农村故事背后,却都是一个个苦辣酸甜交织的“复杂”人生。也正是从站在南疆农村土地的那一刻起,记者才真正领悟到在这里工作的不易与艰辛。(来源于最后一公里)
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新疆的行动及力度前所未有,即使与内地诸省区相比,也是极为瞩目的。但相比之下,新疆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所面对的实情及挑战要复杂得多。
一则,新疆虽然地广人稀,却是中国最大省区,地理上与长期陷入战争、贫穷、动乱的中亚接壤。长期以来,极端势力渗入严重,活动猖獗,加上背后有境外极端势力及政治势力的支持、纵容,给新疆的安定造成严重威胁;二则,新疆又是以维、汉为主包括其它少数民族在内的多民族省区,但因为地理上分散、语言交流上障碍、文化上差异,存在着思想和文化上的隔阂;三则,对于新疆各级党政干部来说,要抓紧实干的工作不仅是发展经济、促进民生,更须把维护本当稳定和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之重。对于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来说,凝聚民心、促进团结、维护稳定才能谋求发展、增进团结,让大美新疆风景这边独好。
访民情才能聚民心。随着全疆20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实施,长期以来党群、干群关系之间的隔阂必然消于无形。一方面,这彰显了区委让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把身心往下沉的决心,让全区群众看到了社风民风转变的希望。另一方面,干部下基层,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作样子,而是真心实意把身心俱往下沉。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就须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知民情、听民声、解民意,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听群众发牢骚,听百姓说心里话,深入寻常人家,走村入户,才能真正知民心、知民情,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
惠民生才能聚民心。群众最厌“空头支票”,再动听的承诺不如群众得到的切实的利益更具获得感。凝聚民心,不只在党风之变、政风之变、干部作风之变,关键在于促进民生改善,让群众在生活、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到更充分的保障。当前全国正实施全面脱贫攻坚,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完善相关政策、方案、举措,在广泛而持久的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把全面精准扶贫作为惠民生的重要举措。然而惠民生不只是解决群众的基本物质需要,还需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支持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创新,增进民族团结,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访民情、惠民生”才能“聚民心”,新疆人民的团结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新疆的繁荣有关系国家整体繁荣,新疆的稳定关系国家的整体稳定,新疆人民的幸福关系国家整体幸福指数,团结、安定、繁荣与发展是当前新疆治理最关键的几个字,实现这一切,就需各级党员干部常下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把访民情作为体察民意的常态方式,把倾听民意作为验证执政好坏的重要举措,只有一切紧紧围绕民生,做到务实惠民,才能赢得民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