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翔宇 李燕凌: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研究

[ 作者:陈翔宇 李燕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4-21 录入:王惠敏 ]

——基于衡阳县的典型调研

摘要:本文基于湖南衡阳县三湖镇、金溪镇小农户的问卷调研,分析了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实需求,并选取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小农户个体特征5个方面的自变量和产前服务、产中服务、产后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灾害应急6个类型服务的因变量,构建了6个LOGISTIC模型,对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如何加大小农户社会化服务供给,精准满足小农户需求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农户;服务需求

1.研究缘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农民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1],不仅明确了中国农业发展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明确了中国农业发展未来的方向与任务。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中国有近2.6亿户农户的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7%左右,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左右,户均耕地面积5亩左右;以此测算,未来30年综合考虑土地流转加快的趋势和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的年均增速有望达到3%-4%,到2050年50亩以下的小农户仍将有1亿户左右,经营的耕地面积比重约为50%。[2]因此,中办、国办公开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必须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3]那么,推动农业向专业分工的社会化服务转变,就成为实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的必然选择。

2.研究回顾

关于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早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首次明确:“家庭经营再加上社会化服务”[4]。作为人多地少的全球人口大国,“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大国小农是中国难以改变的国情,也就决定了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陈文胜认为,受到西方经济学和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就认为小农户农业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进耕地面积规模化的大农业,“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政策与财政资源,可始终未能实现政策的预期”。[5]姚洋认为,要重新审视小农对中国发展的历史作用,由于“无剥夺的积累”的优势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低成本发展优势,避免了西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那种贫民窟大规模出现的现象[6]。韩长赋认为,小农户大量且长期存在是中国与一般农业发达国家的一大区别,要实现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共同解决,必须要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共同轨道[7]。舒尔茨提出了“理性小农”论,认为传统小农作为“经济人”已经达到要素均衡的状态,小农和资本主义企业家具有同样的经济理性,在现有的条件下已最大限度运用了其能掌握的所有生产要素,因而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不是规模问题,规模的变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关键是引入现代要素,其中依赖技术的变化而使用新要素是关键中的关键。[8]刘守英认为,“以服务规模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既提高服务主体的盈利性,又使农业经营者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形成生产主体与服务主体之间的共赢,是中国农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9]。孙新华认为,无论是湖北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江苏的“联耕联种”模式,抑或是山东的“土地托管”模式、重庆梁平的“五种典型”模式,都是强调在不进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如何将农户组织起来与规模化的服务进行对接[10],进而将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现实来看,中国2亿多个小农户是中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最广大主体和最基本力量,更是最大的约束和主攻方向。[11]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小农户第一次作为肯定性而非作为落后的否定性写进党的文献,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小农户的农业现代化,是对中国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历史转轨和准确把握,回归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12]本文基于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定量分析法研究小农户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建立计量模型对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分析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9年10月至11月间对衡阳县金溪镇、三湖镇的实地调研,其中三湖镇主要种植水稻,金溪镇则以竹木产业最为知名。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为农户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知和需求,目的在于了解目前农户生产经营的现状,其中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包括政府、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内的各主体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否能够帮助解决。据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金溪、三湖两镇分别发放问卷80、120份,因三湖镇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且为衡阳县双季稻种植的示范基地,与主要种植竹木的金溪镇相比,小农户需求的代表性较强,因此对三湖镇发放较多问卷。最终回收问卷186份,去除无效问卷,最终的有效问卷数量是160份。在160位受访者当中,具有初中学历的受访者数量占比最高为66.875%,小学学历占比18.125%;受访户主皆为小农户,耕地规模小,其面积在0.8至40亩不等,其中71.875%的小农户耕地面积在0.5区间,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小农户土地块数集中分布在3—8块区间,占比72.5%,其中以4块居多,占比20.625%,个别农户土地分散数量高达48块。有关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如下:

(1)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知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讨论小农户其认知的时候,需要清楚小农户具体在哪一项服务方面存在需求,并且在实际调研中,小农户基本上表示不了解,因此本文以“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是否需要技术指导”作为反映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认知情况的指标。

在调研问卷中,60%的小农户表示其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需要技术指导,需要技术指导意味着需要社会化服务的干预,有无偿的形式也有有偿的形式。小农户在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知度并不低。

(2)小农户对综合性社会化服务需求

在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小农户最需要的服务从高到低分别是灾害应急(占比79.375%)、提供技术信息(75%)、提供价格信息(68.125%)、提供气象信息(61.815%)、提供政策法律信息(47.5%)、提供信用等级证明(37.5%)、组织农户集体打工(20.625%)、提供信用(贷款)担保(17.5%)、介绍贷款渠道(10%)、组织农户集体贷款(7.5%),这些是小农户急需的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集中在灾害应急和信息服务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小农户愿意接受有偿服务的意愿基本为0。

(3)种植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情况分析

根据农业生产到销售的不同过程,将农业社会化服务拆分为20项不同的环节,对于种植户而言,需求最高到低依次是购买良种(94.96%)、购买化肥(83.45%)、水利设施(77.7%)、购买农药(72.66%)、收购与销售(65.47%)、灌溉(61.15%)、机耕(59.71%)、大宗农作物收割(54.68%)、运输(51.8%)、大宗农作物脱粒(49.64%)、农机修理(48.92%)、加工(47.48%)、储存(46.04%)、包装(42.45%)、租用农机(31.65%)、打药(28.78%)、购买农机(26.62%)、采摘(25.18%)、施肥(23.74%)、播种(20.14%),其中需求量最高的是生产资料相关和水利设施的服务,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等三项服务的需求在种植户中的占比均在72%以上,其中购买良种的需求达到了94%,但小农户接受生产资料有偿服务的意愿较低,最高不超过21%,愿意接受水利设施有偿服务的意愿同样较低约为9%。在农作物收割、农机修理以及加工这三项服务方面,小农户的需求较高,占比分别为54.68%、48.92%、47.48%,且从人数上来看,愿意接受有偿服务的人数最多,其占比分别为68.42%、76.47%、78.79%,从比例上看,小农户接受有偿服务的意愿最高的是加工、农机修理、包装、储存四项,占比在70%-80%之间,其次是农作物脱粒、采摘、收割、运输四项,占比在60%-70%之间。数据表明小农户尽管在产中环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最高,但其接受有偿服务的意愿较低,而在产后的加工、包装、储存方面以及农机修理方面接受有偿服务的意愿最高,在产前环节中,小农户的需求意愿最低,接受有偿服务的意愿也较低。

(4)养殖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情况分析

整体上来看,小农户对于养殖各单项环节社会化服务需求量从高到低依次是畜禽防疫(94.83%)、畜禽治病(94.83%)、优良种畜禽(89.665%)、饲料(68.97%)、饲养技术(68.97%)、畜禽销售(68.97%)、畜禽加工(26.62%)、畜禽运输(23.02%)、屠宰(17.27%),养殖户对于畜禽防疫、治病的需求最高约95%,需求最低为屠宰一项约41%。与种植户类似,养殖户在高需求项服务方面存在着较低的有偿服务接受意愿,而在较低需求的加工、运输、屠宰三项产后社会化服务方面有着较高的有偿服务接受意愿,占比在80%—90%之间。

4.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主要从家庭禀赋以及农户个人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禀赋是个人发展能力的拓展, 是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利用的资源, 同时也是影响和约束个人行为选择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其包括家庭人力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家庭自然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小农户个体特征。本文将户主的年龄、职业等2个变量来反映小农户的个体特征。

(1)模型构建

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不同类型,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化服务影响也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据生产过程的不同划分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类型并构建多个模型,同时将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划分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灾害应急。以上6类服务需求作为因变量,因此需要进行6次回归分析。对于产前服务而言,当小农户选择产前服务的任意单项环节时,即视作存在产前服务需求,依此类推。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小农户的需求为二分类变量,即需要和不需要,其模型为:

陈翔宇等: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研究(图1)

取对数得:

陈翔宇等: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研究(图2)

其中P表示小农户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概率,Y表示小农户的需求行为,0=不需要,1=需要,X表示影响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自变量,β0表示常量,βi表示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2)变量解释及描述性统计

在综合服务当中,提供技术信息、提供价格信息、提供气象信息、提供政策法律新消息等4项属于信息服务,提供信用等级证明、提供信用(贷款)担保、介绍贷款渠道、组织农户集体贷款等4项属于金融服务,灾害应急则单独列为一项服务。以种植户为例,在单项需求中,购买良种、购买化肥、购买农药、购买农机、租用农机、农机修理等6项为产前服务,播种、施肥、打药、灌溉、机耕等5项为产中服务,农作物收割、农作物脱粒、采摘、包装、储存、运输、收购与销售、加工等8项为产后服务,水利设施单独列为一项服务。小农户选择其中任意单项服务则视为需要该单项服务对应的服务类型,即将某一类型服务中不同单项服务需求量的最大值视为此类型服务的需求量。因养殖户样本量较少,因此本文不对养殖户社会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

表4-1 变量解释及描述性统计

陈翔宇等: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研究(图3)

(3)结果与分析

运用SPSS软件构建6个LOGISTIC模型分别分析影响13个自变量对6个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2 各因素对不同类型服务影响分析

陈翔宇等: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研究(图4)

注:带“*”表示统计检验达到5%显著水平。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一是在产前服务方面。文化程度、有无换工、耕地面积等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是影响小农户选择产前服务的主要因素,产前服务中,需求量最大的购买生产资料,从类型上来说,家庭自然资本是影响小农户对于产前服务需求的最主要因素,其原因在于小农户耕地面积越大,则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料,相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也会更高;文化程度越高,认知水平越高,对产前服务的认知较高;换工即小农户在有需要的时候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与同样有需要的农户互相交换劳动力,有换工的小农户,说明其有较大的生产需要,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应地会较高。其中耕地面积是对小农户产前服务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相比耕地面积较低的小农户,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耕地面积,则对产前服务的需求概率增加1.114倍。其余因素对产前服务的影响没有显著性。

二是在产中服务方面。有无接受技术培训、有无换工等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是影响小农户选择产中服务的主要因素,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小农户对农业生产中技术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更容易产生需求;与产前服务类似,有换工情况的小农户对于产中的各个环节需求同样较高,因此对产中服务需求都较高。在所有的服务类型当中,小农户对于产中服务的需求是较低的,大部分小农户由于耕地面积较小,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尽量避免外界的干预,因此产中的各个环节一般是由自身的家庭劳动力来完成。其中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是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OR值为0.322,即相比没有接受技术培训的小农户,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小农户在选择产中服务方面的概率要高约32%,整体上来说,小农户在产中服务方面的需求较低。

三是在产后服务方面。有无接受技术培训、是否加入合作社、耕地面积、地块分散数量、年龄等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是影响小农户选择产后服务的主要因素,技术培训对小农户有着提高技术认知的作用,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小农户更容易产生需求;合作社是小农户发展的重要促进组织,加入合作社可以为小农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小农户在进一步加强生产后对于产后服务的需求自然更高;耕地面积越多的小农户,其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越多,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外的商品化程度越高,需要更多的产后服务;地块越是分散,小农户在运输、储存的需求越高;年龄越大,体力和精力不足,在产后环节就更需要社会化服务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其中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是影响程度最大的影响因素,接受技术培训的小农户比没接受技术培训的小农户在对产后服务的需求概率要高4.884倍。

四是在金融服务方面。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是否参加合作社、有无换工、耕地面积、职业等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是影响小农户选择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由于小农户的农业收入普遍较低,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高,则表明小农户家庭总收入越低,因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更高;参加合作社的小农户可以利用合作社的资源来为自己提供便利,同时合作社也会为小农户提供帮助,更有利于小农户获取金融服务,降低了小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换工的小农户通常也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对金融服务有着高需求;耕地面积越大,则相应的开支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高;有其他职业身份的小小农户,视野较为开阔,社会网络越广,接触到的资源越多,容易产生金融服务需求。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是影响小农户选择金融服务的最大影响因素,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高,则相比占比低的小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概率要高14.715倍,这表明经济收入越是依赖农业的小农户,其金融服务需求更高。

五是在信息服务方面。有无接受技术培训、是否缺乏资金、是否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是影响小农户选择信息服务的主要因素。有接受技术培训的小农户,在培训的过程中接受更多的信息,对信息的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更容易产生信息服务需求;缺乏资金的小农户对于金融信息方面的需求较高;加入合作社的小农户在合作社中接触到更多的市场信息,有利于提高认知度并进一步扩大需求。其中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影响小农户选择信息服务的最大影响因素,相比于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小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小农户对信息服务产生需求的概率要高10.247倍。

六是在灾害应急方面。有无接受技术培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有无换工、耕地面积、年龄等因素在5%水平上显著,是影响小农户选择灾害应急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接受技术培训的小农户在灾害应急服务方面的需求越高;有无换工、耕地面积、年龄等因素对灾害应急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是影响小农户选择灾害应急服务的最大影响因素,相比于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低的小农户,比重较高的小农户对灾害应急服务产生需求的概率要高13.647倍。

依据自变量对不同因素的影响分析如下:

家庭人力资本在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和灾害应急服务方面都产生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其在产中、产后、信息和灾害应急服务方面呈现出5%的显著水平,存在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越是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小农户,越是出现较高的相关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且在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在各类型服务方面的统计结果中,OR值属于较高水平,表明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对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影响较大。文化程度仅在产前服务方面存在较低水平的影响,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在所有服务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水平。

家庭经济资本主要对金融和信息服务方面产生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其对小农户的金融服务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衡量农户兼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准,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对金融和灾害应急服务存在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越高的占比意味着越强的服务需求。而是否缺乏资金主要对信息服务产生影响,影响程度较低。是否拥有农机则在所有服务方面都不存在显著水平。

家庭社会资本在所有类型服务都存在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有无换工,小农户受限于自身资源缺乏,在农业生产和收割环节为弥补自身劳动力和资金不足而采取一种互惠互利的方法即换工,越是换工频繁的小农户,其在产前、产中、金融和灾害应急方面的服务需求越高;其次为是否加合作社,这一因素在产后、金融和信息服务方面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关系,

家庭自然资本在产前、产后、金融和灾害应急服务方面存在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耕地面积,其在四项服务方面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关系,耕地面积越大的小农户,对产前、产后、金融和灾害应急各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高,影响程度最高的是灾害应急;其次为地块分散数量,这一因素主要对产后服务产生影响,小农户的地块越是分散,在产后的各项环节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多,就越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帮助。

小农户个体特征在产后、金融和灾害应急服务方面存在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则需求越高,考虑到小农户普遍呈现老龄化特征,这一因素对小农户选择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较大;其次为职业,其主要对金融服务产生影响,有着其他职业身份的小农户在社会的接触面更广,更容易产生资金方面的需求。

5.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数据对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相关结论。一是影响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是否参加合作社、耕地面积的多少、年龄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都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影响。二是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偿接受程度不很高,也影响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三是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不相同,而且三个阶段对有偿服务的意愿也并不一样。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小农户技术认知首先,根据小农户的不同生产经营特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在技术培训方式上,最有效的方式是派遣技术人员对小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小农户能够更快的掌握技术,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发展情况,依托现有的农技推广单位,组织相应人手在田间走访,查明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小农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除了面对面指导外,还可以适时开办技术培训班,定期举行技术讲座、或者与高校、农业研究所合作,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不定期来访进行咨询或讲座。通过这样不断地拓宽技术培训渠道,提高小农户技术掌握水平。同时,通过技术培训指导,能够让小农户不断提高对技术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高的技术培训力度也有利于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向更深层次发展。

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提供具备公共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具备公共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指农田水利设施,在调研数据中,有79%的小农户反映其农业生产中偶尔有缺水的情况,而有超过一半的小农户表示其用水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走访中也发现当地政府限于资金不足无法修缮水利设施,在修缮过程的占地补偿问题也未得到妥当解决,表明当地的水利设施情况较差。水资源缺乏对小农户的生产情况影响较大,政府应适当加大对水利设施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小农户农业生产提供基本的设施条件,降低自然灾害对小农户造成的损失。同时,在信息服务方面,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以免小农户在农产品买卖中处于被动的劣势局面;在金融服务方面,政府可以根据小农户的资金情况为小农户提供必要的信用等级证明。

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自我服务的功能,合作社成员可以在内部进行信息和资源交换,也有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当前,首先,要鼓励和壮大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化合作社管理,成立时间过久的,已失去其实际意义的合作社,可令其改组,支持和引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其次,提升合作社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引导建立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市场销售等的统一服务,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起来,尤其是发挥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的作用,降低小农户生产成本;最后,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并为其提供发展便利,降低贷款门槛和保险费用,提供法律咨询等等,在多方面强化合作社总体发展。

提供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政府公共部门可以为小农户提供灾害应急、金融和信息服务,灾害应急方面以修建基础设施预防为主,在金融服务方面为小农户贷款提供必要的信用等级证明,在信息服务方面为小农户提供全面充分的技术、价格、气象和农业政策信息。在产前,针对小农户农资购买成本较高的情况,除了发挥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的作用之外,还需要为小农户提供高质量的农资,高质量的农药、化肥等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产量,相比效果较差的农药、化肥而言也有利于降低使用次数,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以起到保护地力的作用。在产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已经证明了其在产中环节拥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除了必要的农机服务之外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在产后,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帮助的主要环节,在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以及畜禽屠宰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必须对产后服务有着足够多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引导社会资本,种植大户进行产业投资。要加快改善小农户处于农产品销售市场低端链条的现状,为小农户全程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发挥带动作用。除了发展企业之外,还可以与各大农业高校或农业研究所合作,邀请专家教授提供信息或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性。总的来说,农业是一个多功能产业,是准公共产品,这个公共责任不能全部由农民承担,应该站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趋势中保护支持农业[13],政府要积极作为,为农民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Research on the demand of small farmers'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engyang County

Abstra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mall farmers in Sanhu and Jinxi towns of Hengya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mall farmers for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and selects fiv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family human capital, economic capital, social capital, natural capital,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farmers, as well as prenatal service, in production service, postpartum service, information service, financial service and disaster response Six logistic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mall farmers'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deman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small farmers and accurately meet the needs of small farmer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mall peasant household; service demand.


引用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屈冬玉.以信息化加快推进小农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7-6-5.

[3]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J],国务院公报,2019(7).

[4]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8-10-19

[5]陈文胜.评价中国农业的误区与大国小农的共识[J].新疆农垦经济,2019(09)

[6]姚洋.小农生产过时了吗[N].北京日报,2017-03-06

[7]韩长赋.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时事报告,2018(03)

[8]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1987:5

[9]刘守英.中国农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怎么走[J].中国合作经济,2015(6)

[10]孙新华.村社主导、农民组织化与农业服务规模化——基于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实践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11]陈文胜.论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J].农村经济,2019,(9).

[12]陈文胜.大国村庄的进路[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81.

[13]陈文胜.评价中国农业的误区与大国小农的共识[J].新疆农垦经济,2019(09)

 

(作者陈翔宇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燕凌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村经济》2021年第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