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蓝皮书|多模式创新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 作者:陈文胜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3-23 录入:王惠敏 ]

华容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一、总目标引领,开创全域乡村振兴新局面(点击进入)

二、多模式创新,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作为洞庭湖地区的农业大县,华容县在乡村振兴中通过创新“品牌+”模式,推动农业发展“一县多特”;创新“园区+”模式,加快农业集聚化规模化;创新“企业+”模式,促进农村产业“接二连三”;创新“水稻+”模式,形成多业态特色发展;创新“特色小镇+”模式,实现产镇融合发展;创新“全域+”模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创新“党建+”模式,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探索一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

(一)创新“品牌+”模式,推动农业发展“一县多特”

华容县在乡村振兴中以“品牌”为中心,围绕“品牌+地标、品牌+质量、品牌+技术”,推动华容农业发展“一县多特”,加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化经营的产业振兴之路。

1.以“品牌+地标”为特色,做大做强“华容系列”地标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代表着特定地域的品牌质量与信誉,真实地反映了产地与品牌的天然关系,成为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是加快地标品牌建设,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品牌是产品的灵魂,结构优化是品牌化的关键。华容县以创建区域地标品牌为导向,着力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发展“一县多特”。树立“大农业”思想,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以“粮、棉、油、菜”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兼顾中药材、黄茶、稻田养虾等特色产业。2019年完成粮食生产面积145万亩,棉花预计完成25万亩,蔬菜面积达47万亩(其中芥菜种植23万亩),油菜种植65万亩,中药材面积4万亩,稻田养虾面积25万亩,茶叶面积0.5万亩。二是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依靠华容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截至2018年底,全县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6个,通过认证农产品38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同时,着力打造水稻“四双”示范板块,大力推进县乡村组“整万千百”梯级示范,使全县发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三是加快推动品牌孵化、整合推广,做大做强“华容系列”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华容芥菜”“华容稻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小龙虾、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提升“华容芥菜”“华容黄白菜苔”“华容道土鸡蛋”“华容大湖胖头鱼”“华容道皱皮柑”“潘家大辣椒”“华容芦苇笋”“华容青豆角”等8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加快“华容系列”农产品“走出去”步伐,支持其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农产品展销会和推介会。2018年3月17日至19日成功举办华容芥菜大会,华容芥菜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全面提升“华容芥菜”“华容道大米”等品牌价值,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形成了华容特色的乡村产业品种格局。

2.以“品牌+技术”为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以品牌化为抓手,通过“品牌+技术”的力量助力华容农业走出一条品牌引领、绿色生态、科技支撑的发展道路。一方面,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加快名特优新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种养模式、农作制度的推广应用。插旗菜业长期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与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有常年从事芥菜生产业务管理和芥菜科技推广的专业队伍,拥有大批芥菜专业高级农艺师和大量从事芥菜加工的熟练技术工人,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芥菜科技研究推广及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入村授课,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禹山镇八岭村由保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通过对入社务工的贫困户、农民工免费开展中药材加工技能培训,在产品加工上向精加工、创品牌的方向发展,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加强乡(镇)村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预计到2020年华容县农业科技贡献率将达到60%以上。

3.以“品牌+监管”为关键,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全方位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因此品质提升,根在质量。一是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标语、简报、普法手册等宣传形式,深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组织宣传车下到乡镇村场,巡回广播宣讲,并在全县城镇闹市区、农资集散地、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悬挂横幅。同时还将全县分为4个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分片举办培训班,组织农资商品展示,宣传农业技术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民辨真识假能力。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日常监管。每年抽检样品近7000个,合格率在99%以上,每年编发监测简报13期700余份。三是从源头上严防禁用农药入市。县农业执法大队严格执法,建立了市场农资准入制度,对批量调入华容的新农药,均由生产单位或经销商凭农资合法证件及技术资料,向农业执法大队申报,经审查合格后方可调运。仅以2018年为例,当年即禁止调运种子3批次,禁调量1.2吨;禁止调入农药2批次,禁调量1.1吨;禁止调入化肥5批次,禁调量12吨。

(二)创新“园区+”模式,加快农业集聚化规模化

华容县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按照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四有”发展战略,以“园区+基地”“园区+品牌”“园区+龙头”等方式,着力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芥菜产业园,发挥园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加快农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1.“园区+基地”,提高集聚化规模化水平为了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的资本不足、科技信息滞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华容县积极探索和推行“园区+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基地建设,成为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载体。一方面,建强园区集聚平台。在三封工业园和插旗镇分别规划新建占地66.7公顷的芥菜产业园和占地5.3公顷的腌制区,芥菜产业园总投资10.8亿元,4家骨干企业入园。芥菜产业园入园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据其利税情况,可免费和优惠租赁厂房、腌制池,降低企业成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另一方面,规划建设芥菜高标准生产基地。基本做到每66.7公顷有一条高标准主干道、每6.7公顷有一条水泥机耕路;确保沟渠硬化到丘块,抗旱排渍设施齐全;培肥地力,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35‰以上;坚持集中连片、绿色种植,每3.3公顷安装一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同时,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规划建设13.3公顷良种繁育基地。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县已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个,规划建设总面积17.5万亩,累计总投资11.7亿元。

2.“园区+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壮大行动,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培育粮食、蔬菜、棉花、油菜、水产品加工等方面龙头企业,引导一般农产品加工业在乡(镇)村、县工业园集群发展,就近转化农业原料和产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农产品电商物流园为重要载体,打造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基地,培育创建特色农产品地标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华容依托芥菜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和三封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华容芥菜产业园,构筑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平台,促进食品加工企业向芥菜产业园集聚,创业创新,着力打造华容芥菜百亿产业,培育农业“总部经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此外,华容依托作为湖南产棉第一县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科创和科力嘉等纺织服装产业,充分发挥“中国棉纺织名城”和石伏工业园优势,“复制”一个纺织精品小区,通过以商招商和园区现有企业“复制”裂变的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纺织、织布、婴童服饰、成衣制造等项目,着力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实现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并通过推进现有纺织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换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优品牌。

3.“园区+龙头”,强化特色农产品辐射带动作用华容县以园区为平台,着力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纺织、食品加工、医药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三封园区主要发展食品加工和医药产业,石伏园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现已形成以科创、科力嘉纺织、明盛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以雪花啤酒、喜多多食品、宏绿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赛隆药业、海济药业和福尔康医用卫材为龙头的医药等三大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此外,华容依托芥菜产业园,全力扶持芥菜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芥菜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一是通过鼓励兼并重组,逐步整合小加工厂和小作坊,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二是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与国际竞争,在国际视野下提升品质;三是以插旗菜业为核心,组建集团公司,支持其扩大产能,积极争取上市。以“园区+龙头”模式,华容进一步强化了特色农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创新“企业+”模式,促进农村产业“接二连三”

华容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业链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探索“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用“互联网+”为农业赋能,助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县农业“接二连三”。

1.创新“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华容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积极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行合同订单、股份合作、托管寄养、联耕联种、代加工等生产方式,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共赢,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封寺镇在提升农业产业化和园区建设中,重点配套搞好铭泰米业优质稻产业,拓展铭泰米业以“工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确保了集产供销和订单农业一体化,促进了优质稻产业的良性循环。注滋口镇新洲村为提升产业链的融合度,实现产业链式发展,树立“一个村就是一家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行“村+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拓展农业多样性,如发展深加工、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引导农业产业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

2.推进“企业+”的农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完善农村电商运营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农业+电商”产业融合,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促推农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产业,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村村通”,加快益农信息社县级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配送,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插旗镇建有“田田圈”等电子商务平台,网上销售额每年达8000余万元。该镇华容腾祥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推广种植辣椒、大蒜、莴笋、芥菜等农作物为主,采用“合作社+农场+贫困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不断拓展对广州、上海等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该合作社其下设的名杰有机蔬菜家庭农场被评为市、省两级示范家庭农场。

3.激活“企业+”的工商资本发展农业活力华容县围绕“打造品牌特色,争创全国一流”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着力项目推进,积极探索和推行以农业龙头企业来激活、引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形成了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热潮。湖南泰和集团投资1.9亿,实施面积达10万亩的绿色粮食工程;台湾北极星农业国际有限公司和湖南家之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创建华容台湾休闲农业科技园;湖南碧桂园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起了2200亩的丰登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

(四)创新“水稻+”模式,形成多业态特色发展

水稻是华容的传统产品,也是华容的拳头产品。“华容稻”是华容县在“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创建活动中打造的一个区域公用品牌,是华容继“华容芥菜”之后的又一张农业新名片。近年来,华容人利用稻田做文章,积极推广“水稻+”综合种养模式,涌现出了稻虾、稻鱼、稻鳅、稻蛙、稻蟹、稻螺等很多很好的模式,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多业态特色发展之路。

1.培育产业经营联合体探索有效联结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模式,培育覆盖“产、供、加、销”的联合体。将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鼓励采用“协会+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联合体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整建制推进,集中连片整体开发,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在华容县,小龙虾专业种养合作社和产业链经济实体已经有20余家,带动全县上万从业人员走上了规模化产业路。创办时间最早、生产规模最大的北景港镇天星洲龙虾种养合作社,目前有稻虾连作生产基地12000余亩,入社农民达1000多户,是省生态农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正在申报“全国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注滋口镇汀头村加速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了稻谷、龙虾等专业合作社7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通过推进“旱改水”工程,优质一季稻达2000多亩,全面推广了“水稻+龙虾”“水稻+湖鸭”等套作套养模式,套作面积达1000亩左右,全村有序流转土地3000多亩,发展规模种植主10户。

2.创新技术与服务支持方式打破种植技术推广和渔业技术推广条块分割的现状,在种养模式、标准规范、良种繁育等方面切实做好基础工作,遴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种养品种,培训一批既懂种植又懂养殖的乡、村农技员。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公众号、手机信息等多渠道向种养户推送相关技术和市场信息,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打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华容为了发展推广稻虾综合种养,2019年组织行业专家驻村培训指导120余人次,免费发放技术指南1万余份,并开通技术热线,农户遇到难题,一个电话便有专业人员免费服务。对生产大户,该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补贴资金予以奖励扶持。仅2019年,就有永兴农业、天星洲龙虾养殖合作社等四家产业实体各获得扶持资金30万元。华容还将稻虾综合种养与产业扶贫结合,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已帮助3000多户11000余名贫困农民成功脱贫。

3.走品牌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华容县内湖泊星布,河网交织,水系发达,水塘、低湖水田等小龙虾适养面积超过25万亩,产业发展资源优势突出。近年来,华容县在小龙虾产业发展规模布局、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产业扶持与市场拓展上已经取得长足提升。目前已形成以北景港、注滋口、禹山等乡镇为主,辐射全县14个乡镇、总面积达15万亩的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板块。通过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稻虾”品牌。华容永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成高标准种苗繁育基地,开展小龙虾规模化人工繁殖、反季上市等技术攻关,已连续攻克多个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方面学术难题,目前正在打造“华容青龙虾”“华容虾池原米”等稻、虾品牌,年内还将组织开展龙虾烹饪技师培训,开发新产品。在华容,从小龙虾的养殖、繁育到餐饮、物流,都有了一套领先省内的技术,操作规范通过了省级认证。

(五)创新“特色小镇+”模式,实现产镇融合发展

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华容县着力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镇。以“特色小镇+龙头企业”“特色小镇+项目”“特色小镇+基地”等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工业、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镇,打造一批商贸小镇、文旅小镇、森林小镇等特色服务业发展示范镇,加强边界口子镇建设,形成类型多样、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小城镇发展新格局。

1.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促进产镇互动发展为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华容将特色小镇建设与引进龙头企业相结合,加快建设东山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操军、注滋口、梅田湖等边界镇,拓展与周边区域经济、文化联系;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芥菜特色小镇,打造“三封模式”。组织插旗菜业、云龙菜业、喜多多等省市龙头企业,与镇内各种植大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推进产镇融合发展,培育创建插旗“芥菜之乡”等省级特色小镇。

2.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产镇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国华岳阳电厂、小墨山核电、桃花山风电、湘核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加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绿色能源小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创建芥菜特色小镇,完成三封寺镇检测检验及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建设;加强芥菜栽培技术指导,印发技术资料5份到户,内容涵盖育苗、整田、移栽、田间管理等生产全程;完成主干公路、集中建房点太阳能路灯200盏安装任务;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各项创建任务的督促,一周一摸底,一周一通报,保证了各项目有序推进。

3.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镇融合发展华容县以产业链延伸、资源优化整合为目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推手,坚持科技发展与绿色发展理念,狠抓基地建设,突出示范作用,推动特色小镇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插旗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等经营模式,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镇蔬菜生产,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产镇融合发展。二是打造休闲观赏养殖示范基地。2018年,禹山镇瓦圻村利用牛皮岭山的山林优势,引进种苗1000羽,发展孔雀特种养殖,逐年扩大养殖规模,成立瓦圻生态旅游公司,打造华容的“孔雀谷”,并与禹山、东湖湿地公园连成一体对外开放,加快产镇融合速度。三是打造田园综合体基地。新河乡新河口社区按照“湖湘特色,水韵江南”的总体框架,打造一处集党建教育基地、居民集中建房、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体验、生态高效农业、生态农业餐厅六位一体的社区田园综合体,提高产镇融合水平。禹山镇扩大稻虾稻鱼种养规模,着力打造集龙虾垂钓、果蔬采摘、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基地,培育产镇融合能力。四是打造农产品加工集聚基地。三封寺镇依托“华容芥菜”这一金字招牌和荣获全市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认定的契机,选准创建芥菜特色小镇为着力点,打造“三封模式”,成功获评了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和“农业产业强镇”。

(六)创新“全域+”模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华容县在推进全域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探索“全域+”模式,科学布局和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统一。

1.统筹规划农业生产空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华容县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人口聚集程度和经济发展条件,科学划分农村经济发展片区,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区域。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构建优势明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将乡村生产活动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之中,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在国土管理方面:一是大力实施“旱改水”。启动实施3.67万亩社会投资“旱改水”,总投资2.3亿元,通过政府采购10个投资主体承担工程建设,截止目前,10个项目全部完成外业施工、工程量确定、工程验收、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已经省国土资源厅确认验收合格。二是大力整治“空心房”。目前,全县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已启动4批次105个项目,建设规模面积55729亩,预算总投资1.18亿元。截至11月中旬,完成工程验收面积1482.2亩。同时搞好村庄集中规划和集中建房点,完成161个村庄简易规划编制。三是大力开展严执法。全年开展土地动态巡查、矿山安全生产督查200余次,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70余份,有效制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65宗。清理闲置土地11宗317亩,收回闲置土地4宗161亩。

2.合理布局农民生活空间优化乡村生活空间布局,对城乡协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华容县在尊重乡村自然环境、生态规律以及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的传统依存关系基础上,大力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建设模式,不断优化居民点规模和集聚形态。加强传统村落建筑风格的传承和保护,强化生活空间发展的人性化、多样化,构建便捷舒适的生活圈,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满足人们对田园式、慢节奏乡村生活的向往。2017年,北景港镇景港村落实县委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总体规划形成了“二心”“三带”“四区”,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传统文化会展中心;幸福渠千米绿化带、“反帝渠”千米绿化带、“防火渠”千米绿化带;蔬菜种植示范区、稻虾种养示范区、莲鱼休闲观光区、餐饮娱乐特色区,其中“三带”重点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五结合”工程项目落户,“旱改水”重大项目的启动,为绘制“秀美村场”蓝图添砖加瓦。

3.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空间良好生态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华容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面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探索建立耕地森林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提升乡村生态功能,增强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实现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在生态保护方面:一是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收到的23个信访件进行了逐个调查、处理和回复。二是对华容河治理打出了十大“组合拳”,即保水增量、截污减排、网箱拆除、畜禽退养、岸线整治、执法监督、河道保洁、药物处理、日常巡河、三地联治,华容河水质明显好转。三是对集成麋鹿保护区、江豚保护区、东湖湿地公园、圆田螺保护区及桃花山森林公园进行了整治,通过了国家巡查组的检查。

(七)创新“党建+”模式,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华容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业务”“互联网+党建”等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以“党建+业务”抓好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凝聚共识、增进团结、形成合力的作用,真正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联系、双融合、双推进。注滋口镇新洲村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以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发挥堡垒领航作用。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动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以开展“书记晒项目”等活动为抓手,狠抓项目落地。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活红色细胞,建立以返乡干部、党员、乡贤等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委员会,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主考场,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激发党员干部创业热情。三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围绕乡村发展,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建立党员包干联系、党员帮扶指导、党员带头落实等工作机制,打造基层党建铁军。禹山镇瓦圻村重点抓好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快推进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向微腐败开刀,让老百姓微笑”基层治理活动。

2.以“互联网+党建”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华容县为了使在外流动的党员能够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华容部分乡镇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强化党员教育工作,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现代化,促进农村“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不断适应基层工作实际和需要。依托新媒体,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微信群等部署工作、开展党员教育、听取社情民意、进行党员互动,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打造党建工作新平台。借助互联网走群众路线,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之难。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教育、管理、交流、服务五项功能基础上,积极加强智慧党建APP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运作。

3.以“党小组+”激发乡村活力近年来,全县乡镇注重发挥党小组的一线引领作用,开展“党小组建设精品化”工程,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党小组+”这一模式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与管理,构建起“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小组,党小组服务群众”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在党小组中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桥梁,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党员既能提升自我,也能针对性地服务群众。“党小组+”模式使当地为民解忧办实事的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课题组成员

陈文胜  湖南师大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组长

杨  畅  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文强  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瞿理铜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教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专家组成员

陆福兴  省社科院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姚选民  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谢晓军  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谢振华  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执笔:陈文胜  杨畅  姚选民  谢晓军  谢振华)

蓝皮书|祁阳县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图1)

来源:《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19~2020)》,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11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