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据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充分借鉴他们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得出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启示包括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多元投资体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技术升级换代等。
关键词:智慧农业;PEST分析;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广泛应用,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融合,产生了智慧农业这一新业态与新模式,迅速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智慧农业是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以自动化生产、最优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统化物流和电子化交易为主要特征,实现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发展的新型现代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1]。为顺应新一轮现代农业革命,自2016年开始,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政策均强调将智慧农业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已有9个省市试点推进农业物联网工程,18个省市先后实施整省建制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1个省市开展了8种主要农产品大数据的试点,有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智慧化[1]。但总体而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政策法规、产业水平、社会环境、技术研发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短板、弱项和漏洞。反观发达国家智慧农业,他们依托自身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等优势,率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成功促进了其农业升级转型,取得了巨大成效,其智慧农业发展举措与经验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典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运用PEST分析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维度全面分析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举措,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智慧农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PEST分析
1.1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律
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政治环境主要体现在政策法律上。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发达国家政府制定、修订和发布了系列战略规划、政策方针及法令等。
1.1.1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将智慧农业视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与目标,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2013年英国政府针对智慧农业发展制定了中长期战略规划,先后启动“农业技术战略”、颁布《英国农业科技战略》,旨在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向“个性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美国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精确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并付诸实施,奠定了智慧农业发展基础,现阶段利用物联网发展的“智慧农业”领先于世界各国[3]。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21世纪农林水产领域信息化战略”,旨在全面推进日本智慧农业发展[2]。
1.1.2制定相关具体政策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具体政策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美国通过减免农业与农机投资税收、农机购置专项优惠贷款等政策,促进农场主购买智能设备与采用智能技术,提升农机智能装备水平,发展智慧农业[2]。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就出台农业科技生产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现已建成内容覆盖全面、更新及时、精准查询的农业信息智慧服务系统;2004年又出台农业物联网发展政策,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的互联互通共享[4]。德国制定了《数据保护法》《信息和通信服务规范法》等多项具体政策法规[4],以保障智慧农业发展中的数据信息安全存储传递和依法开发利用。
1.1.3建立健全农业法规
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健全农业法律法条,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美国《2008年农业法案》提出改善农业农村信息网络设施,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网络基础;《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强调美国智慧农业技术必须进一步升级换代研发、全面普及推广,并在税收、保险、补贴等方面制定了专门的法条,确保美国智慧农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3]。法国2014年颁布《未来农业法》,进一步突出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以扩大智慧农业发展范围,由试点区域转变为全国范围内,以确保法国农业占据世界的领先地位[5]。
1.2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经济条件主要体现相关资金投入上,通过政府直接投入、吸引社会资金、依靠市场运作等途径确保资金投入充足。
1.2.1政府直接投入巨大
发达国家政府为智慧农业发展注入大量资金。英国政府2013年投入4.5亿英镑用于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创新,2015年为农村地宽带升级拨款1200万英镑,2016年又投入6800万英镑新增3个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中心[5]。美国政府从1990年起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研发人工智能农业系统,从2013年开始每年划拨5千万美元给涉农学校培养智慧农业发展专业技术人才[5]。日本政府2015年投资2.3万亿日元发展现代农业,特别重视农业信息化服务相关建设,2018年为一站式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项目拨款9.1亿日元[2]。
1.2.2广泛吸引社会资金
发达国家大多采用补贴、优惠、金融等手段吸引社会投资智慧农业。英国2009年投入36.54亿英镑补贴激励农户购买农业科技服务接收设备,2014年投入29.54英镑补贴农户进行生产智慧化改造[7]。美国自2002年每年拨款1900亿美元对积极配备农业科技服务设施的农场主给予补贴;信贷管理局提供低息贷款鼓励电信运营商等社会主体投资农村网络建设[7]。日本则通过价格补贴以及税收优惠鼓励农户购买农业服务智能设备,日本农业物联网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规模,农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4]。法国政府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为农场主购买智慧农业设备提供贷款。
1.2.3积极进行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采用政府与市场合作、共同投入的模式,是发达国家发展智慧农业的基本经济手段。英国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电信运营商、IT公司等企业合作投资智慧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英国电信公司就曾投入100亿英镑升级光纤网络[7]。美国引入市场机制,促进Farm Logs、Cropx等企业大量投资于智慧农业技术研发与设备生产[3]。日本政府则采取与专业公司合作、由专业公司竞标来承建的模式全面改善智慧农业网络设施[2]。法国政府则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同交易以优惠的价格鼓励农民购买信息产品和使用农业数据库[5]。
1.3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教育程度、生活水平和价值观念等。发达国家采取注重人员教育培训、推广网络建设、社会组织作用等举措,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1.3.1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为适应智慧农业发展要求,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相关教育培训。英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计划,建立各种网络培训中心,2016年又投入13亿英镑完善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美国通过对成年农户实行夜校教育、线上远程教学等方式提高他们自我服务信息化的能力[4]。日本政府则针对65岁以上老人开办专门计算机培训班,派专业农技师下乡为农户进行计算机培训[4]。法国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采用纵向伸展教育模式,根据季节调整课程时长,强调实践教学,为农业信息技术教育与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3.2拥有健全推广网络
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农业推广网络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成熟农业推广模式,如美国的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模式,日本的政府与农协组织双轨型推广模式等,这有力助推智慧农业相关技术普及。依托高效的农业推广网络,日本早在2014年全国一半以上农户采用农业互联网技术[2];美国早在2015年全国使用精准技术、GPS自动导航技术的农场超过80%,使用GPS辅助导航技术的农业装备达到74% [3]。
1.3.3重视社会组织作用
发达国家重视利用农业协会、农民组织等社会组织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并使之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共识。美国农业部门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联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和多种手段,促进智慧农业价值观念的普及和知识技能的培训,扫清智慧农业发展的障碍[5];通过未来农民组织(FFA)引导青年人热爱农业和学习智慧农业技术,保持智能化时代农业发展后继有人[3]。日本通过农业协会组织向农民实时传递智慧农业信息和为农民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智慧农业[4]。法国依托政府、私企、农业组织“三位一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引导青年农民学习智慧农业相关知识技能。
1.4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条件
技术环境是指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及其变化。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环境,主要体现在技术条件上,具体包括技术载体、技术研发、技术标准等方面。
1.4.1不断完善信息设施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智慧农业发展所依赖的信息设施建设。美国于2015年建成由无线通讯系统、电子数据库和计算机消费产品等组成的基础信息网络系统,且具有精准、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7]。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发超过400个农业网络信息点,建立了以各县DRESS分中心为连接点的农业信息全国联机网络,收集和传递全国各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近年来又开发建立了基于大容量处理计算机和大型数据库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4]。法国则从各国家级农业部门到各省级单位均配备了服务器等相关涉农终端硬件,建立了相关智慧型农业数据库,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件与硬件设施[2]。
1.4.2积极推进技术研发
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发。英国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资助、高校研发”模式,由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技企业和相关学术机构共同研发跨领域开放的农业信息数据平台[2]。美国开发AGRICOLA、AGRIS、Preview等多个农业大数据库,RS、GIS、GPS等3S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引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智慧农业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本注重研发农业生产环境感知和动植物生长特征识别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4]。法国则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建设全面智慧的农业数据库,提供高质量的农业大数据技术服务[5]。
1.4.3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发达国家十分注意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各个平台互联互通互认,共建共享共治,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标准保障。英国政府农业事务部门制定一套详细具体的农业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使得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走向标准化[2]。日本早在1997年制定了“生鲜食品电子交易标准”,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4]。自2008年开始,美国修订的《农业法》重新规定了农业信息化服务资源、信息等方面的标准,并提出每5~6年修改一次,确保农民能够农民全面、安全获取数据[4]。法国坚持细化了智慧农业技术标准体系,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2.1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
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兴农政策法规是发达国家占据世界农业发展制高点的成功经验。当前,互联网、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发达国家在制定智慧农业发展相关政策时,既注重政策的前瞻性与引领性,又注重政策的现实性与操作性。他们根据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自身国情、具体可操作的智慧农业法条与标准,并适时修改完善、废止及重新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保持相关政策法规的科学性、适时性和合理性,发达国家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有效引导智慧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2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作用,是发达国家筹措智慧农业发展资金的基本经验。智慧农业是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需要不断革新技术和升级基础设施。与传统农业相比,智慧农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采纳等方面所需资金更巨大,单一主体、单一渠道的筹资方式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强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智慧农业发展资金,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及时、充足的资金保障。
2.3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智慧农业是互联网技术与农业融合的新形态和新模式,其发展需要与之相应的社会基础。发达国家依托自身成熟的农业推广网络,及时高效地推广普及智慧农业发展理念及其相关技术;重视利用农业协会、农民组织等社会组织促进农民积极主动发展智慧农业,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智慧农业发展;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对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农民进行培训,不断优化智慧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通过高效推广普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积极鼓励与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重视人才教育培养等举措,发达国家为智慧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促使智慧农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范式。
2.4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
谁掌握了核心科技,谁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在技术。当今,智慧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日新月异,升级更迭周期越来越短。世界各国围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竞争日趋激烈,谁稍有松懈就会败下阵来。发达国家凭借其成熟高效的产学研研发模式,在智慧农业发展中,有效引导产学研多方联合研发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不断促进技术研发创新与升级换代,积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
3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启示
3.1建立系统完备可行的政策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但未能兼顾战略性与具体性,未能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对此,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全面梳理与检视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瞄准信息科技与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未来走向,制定智慧农业长远发展政策,为抢占世界智慧农业发展制高点提供政策法规保障;另一方面,立足于国情农情,进一步查漏洞、补短板和强弱项,建立完善智慧农业发展的专门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法规的具体可操作性;再一方面,鼓励各地依据农业的发展水平、产业特征、目标群体等,出台“个性化”、“精细化”的智慧农业发展政策举措,促使政策更接地气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使得政策法规既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宏观性,又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智慧农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法规保障。
3.2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投入体制
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以项目制方式进行投资,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在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科学理顺投入体制,发挥不同主体作用,确保总体上和各环节资金投入充足。首先,政府投入突出重点性和间接性。政府应该将投入重点放在投入大、周期长和收益小的基础研究、基础设施等市场和社会不愿投入的领域与环节上,通过金融、税收、补贴等经济杠杆对智慧农业发展进行间接投入,撬动市场和社会资本。其次,市场运行突出规范性和优配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市场各主体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范投入经营行为,促使市场对智慧农业发展的资金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投标等方式,利用市场手段提升政府对智慧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其三,社会参与突出广泛性与普惠性。通过引导农民、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广泛参与投资,形成旨在维护自身利益而自发形成民间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增加公共利益的“第三只手”作用,让智慧农业更多地惠及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
3.3积极营造推广普及应用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推广普及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认同度不高、普及面不广、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推动我国智慧农业推广普及。其一,健全推广普及网络。依据我国国情农情,在充分发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农业高校院所、涉农企业等主体作用,健全“最初一公里”的智慧农业推广普及网络的同时,更要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突破口,织好“最后一公里”的智慧农业推广普及网络,即以新型职业农民为纽带,依托农村熟人社会网络,普及智慧农业发展。其二,创新推广普及手段。充分运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创新推广普及手段,以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农民推广普及智慧农业知识。其三,持续优化培训教育。按照分目标、分阶段、分类别的原则,优化农民基本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提升广大农民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技能,激发农民参与智慧农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以上举措,营造“人人知、人人学、人人用”的社会参与智慧农业发展的氛围,为智慧农业发展、推广与普及贡献社会智慧和力量。
3.4促进技术联合研发创新与升级换代
当前,我国智慧农业技术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在农业智能感知装备、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管理、农业区块链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存在突出短板、明显弱项、不少漏洞等“卡脖子”问题,迫切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瞄准智慧农业技术发展前沿,加强科技联合研发,实现从模仿者、跟随者、追赶者逐渐成为领跑者。其一,推动多方联合研发。依据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等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合作协同机制,促进产学研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和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合力,不断突破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其二,加大技术研发激励。根据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任务,通过规划制定、政策出台、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举措,激励有关组织机构持续加大最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应用研发,推动智慧农业与时俱进与升级换代[8]。其三,确保技术经济适用。瞄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实际需求,深度挖掘和开发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源,研发实时先进、易学易用、经济适用、精准服务的智慧农业产品,让农业生产经营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在采纳智慧农业技术和使用智慧农业产品时能够“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见成效”。
4结束语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驱动下,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标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农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为了在新一轮世界现代农业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和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现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牢牢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积极采取应对策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农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春江.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06):14-17.
[2]蒋璐闻,梅燕.典型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8, (05):158-164.
[3]刘丽伟,高中理.美国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变革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6(12):120-124.
[4]何迪.美国、日本、德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7(03):164-170.
[5]刘建波,李红艳,孙世勋,杨兴龙.国外智慧农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11):13-16.
[6]崔剑峰.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9(10):123-128.
[7]谭利伟,王应宽,温靖,赵梦.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特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5(21):8-10
[8]杨琇涵,宿丽丽,王青蓝.论5G时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02):11-12+35.
(作者熊春林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硕导,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科技管理》2021年第一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