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文绞:脱贫攻坚倒计时,扶贫的关键是什么

[ 作者:张文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6-21 录入:王惠敏 ]

扶贫不是企业下来给多少钱、物,而是企业和地方共同寻求新发展。”甘肃省临洮县县委书记石琳认为,扶贫是一个共赢的问题。

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前往中国银保监会定点扶贫县——甘肃临洮采访扶贫、脱贫情况。在临洮采访的几天时间,当地政府、当地农民、外地参与进来的帮扶企业共同解答了“扶贫的关键是什么?”的问题。

临洮位于甘肃省中部,从兰州出发高速要走上一个半小时,沿途两侧是连绵不绝的矮山。受地形所限,当地不少农田在山上,农业机械作业不便,农民还沿用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据当地人回忆,早年环境治理差,每年还会刮几次大的沙尘暴,又称“下土”。

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临洮是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下,临洮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探索出“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底至今,临洮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77万人。

尽管脱贫取得一定成绩,但临洮目前仍有贫困人口2.8万人,2019年还有2.1万人要完成脱贫,争取2019年脱贫摘帽。打开临洮县政府官网,最显眼的地方写着“今天距离临洮县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仅剩208天”的字样。

接下来,继续扶贫的关键是什么?石琳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回答了两个字“产业”。

石琳称,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是培育产业,如果没有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是对接不了市场的。有了龙头企业,还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合作社,否则就无法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连接。这是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少一环稳定脱贫都无法实现。

对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而言,资金又是一大难题。

临洮作为中国银保监会定点扶贫县以及全国普惠金融试点县,目前已有20多家信托公司在这里建立慈善信托的扶贫模式。6月4日,中国平安集团与临洮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三村建设工程”框架协议,其中就包括对当地百合产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的全方位支持。

企业扶贫,并不是要硬着头皮做,而是要找到共赢的地方。

直接受益的是贫困地区企业和百姓。

在临洮,中国平安落地了“三村建设工程”,即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

甘肃临洮恒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中国平安承诺为其提供300万元的贴息贷款,并帮助其拓宽百合销路。恒德源董事长王永兵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称,目前公司的百合产品已经在平安好医生、平安好车主等网上平台销售,此外平安内部的采购也帮其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帮助”。

在医疗扶贫方面,中国平安向临洮村卫提供26万元的医疗物资,帮助地方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在教育扶贫方面,中国平安为临洮村小重点改造了科学实验室和录播教室,帮助地方改善教育条件。

间接受益的是参与扶贫的企业。

中国平安在扶贫中找到了开拓新市场的机会。

以医疗扶贫为例,中国平安在扶贫过程中会辅助村医下载一款软件。这款软件可以为村医提供医疗知识培训及在线问诊意见。此外,平安在一线开展村民体检义诊活动,为每位村民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并同步在前述软件中。

这为平安的智能诊疗提供了基础。

2018年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好医生已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开资料显示,得益于超4.07亿咨询数据的积累和自建医疗团队医学知识的输出,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系统实现了持续优化。

再比如产业扶贫,中国平安产险总部产业扶贫项目经理黄家璇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直言,产业扶贫最大的难点是贫困地区企业几乎与资本市场隔绝,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完整的会计报表也没有,进行贷款或保险的基本条件达不到。中国平安参与进来,一方面会针对这类企业降低(评判)条件,另一方面也会倒逼企业建立相对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结构。

在黄家璇看来,这为平安未来开拓农村地区市场打下了基础。

麦肯锡2018年发布的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布局中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报告指出,一个典型的中国行政村保费规模达到近90亿元,包括寿险、车险、医疗保险、财产险、农业保险等。报告认为,中国农村市场保险覆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新年致辞的主题都是“扶贫”,并提出百亿“三村工程建设”计划。中国平安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称,三村工程已经成为集团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三村建设工程”已在全国11个省或地区落地实施。作为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在农村嗅到了新的机遇。

农村有了产业,农民有了出路。

百合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生长百合的地方又大多是深度贫困地区。甘肃临洮下梁村村民张彪一家靠种植百合为生,这几年随着当地百合产业不断扩大,他农忙的时候回家种百合,忙完了就回到当地百合基地打工。

受益于百合产业发展,张彪一家脱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如今,张彪一家四口人都在百合基地打工,他和爱人在工厂打工,父亲在工厂干起了门卫,母亲则平时打打零工,一家人一年收入达到了7万元。今年年初,张彪给家里新添置了一辆小汽车。

像张彪一样,在中国更多的农村,随着当地产业发展,人们放弃远赴外地打工,选择留在家里,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在附近工厂务工。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刊发了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预算单位采购农副产品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各主管预算单位要做好统筹协调,确定并预留本部门各预算单位食堂采购农副产品总额的一定比例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农民种出来的产品有了销路,农民在家里有了更多务工机会,像张彪一样脱贫甚至致富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国是直通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