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卢家丽等:贵州关岭县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 作者:卢家丽 张光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21 录入:王惠敏 ]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总理李克强明确指出,2020年以前脱贫攻坚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推进乡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不同时期我国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同年三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一千万以上。从政策可看出,国家不断地制定政策加强乡村建设,力争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全部脱贫,进入小康社会。然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知脱贫攻坚工作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索解决方法。因而文章主要从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两方面探究。

一、当前脱贫攻坚中面临的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下文将一一对其进行阐述。

(一)部分地区村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甫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农村发展的停滞不前,李昌平于2000年提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随后三农问题被纳入国家层面,党中央着手加大农村建设,大量资源从城市输入农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法治监管的涣散和乡村干部法制意识的淡薄,致使许多村干部贪污腐败和中饱私囊,严重的影响了脱贫攻坚的顺利推进。

(二)驻村干部陷入不断地资料收集工作中

驻村干部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时刻与村民接触。各级政府的政策需要驻村干部去宣讲、贯彻和落实,村民的利益诉求又需要驻村干部向地方政府反映,因而驻村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由于政出多门和地方政府政策频繁的更改,许多驻村干部整日忙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交。有时刚准备好的资料,由于地方某一部门的政策更变,又要重新收集资料。驻村干部陷入频繁的资料整理工作中,投入到实事中的时间不断被挤压。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驻村干部工作辛劳,但是脱贫攻坚进展成效依然不大。频繁到村民家中收集资料,使许多村民对驻村干部心生不满,对脱贫攻坚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三)产业种类多,然而少有产生效益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产业兴旺放在首位。在这一背景下,以产业促脱贫成为许多乡村发展的首要选择。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探究的话,许多村庄产业收益是处于负增长的状态。有的村子虽然有十多个产业,从外表上看这个村子发展的红红火火,然而一旦我们实地调查、长期访问就会得知在产业兴盛外表下的发展困境:村庄产业亏损严重,种植同质化愈加普遍,常年种植的农村品无处可销,为了摆脱产品滞销困境以远低于市场价出售种植物等。由于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无法一一解决,因而许多产业很少产生收益。

(四)人才匮乏

脱贫攻坚的最终推动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体,然而农村人才的匮乏严重的影响了乡村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终落到人才上。然而,由于乡村人才匮乏,严重的影响到现代农业生产化、产业化、经营化的顺利推行,制约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行

(五)农民思想意识有待提升

等、靠、要,争当贫困户等现象仍在农村普遍的出现,不少村民以当贫困户而自豪。通过长期的走访和实地调查,许多农户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脱贫,然而村民努力的让自己维持在贫苦户生活标准下。甚至出现给贫困户找到工作,只需自己去上班就能领取工资,然而有的贫困户宁愿待在家中喝酒、聊天,也不愿外出工作。许多农户致贫并非客观因素而是主观原因。

二、当前脱贫对策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无数的实事证明,一个配备合理、具有极强战斗力的村干部队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村干部的配备过程中,应将村中能人、富人及有威望的人纳入村委会,一方面可以规划乡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合理有效的管理村庄。如月亮湾村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建立道德超市动员全民参加乡村建设。

(二)驻村干部配备合理化

驻村干部的主要职能:一方面带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农村治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以此助推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备:一是专业技术性人才,可对村庄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是管理人才,助推乡村农业管理和经营的现代化。

(三)地方政府职能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地方政府应当减少政出多门的现象,提升办事效率。将驻村干部从文山会海的现状中解放出来,让其投入到更多的乡村实事中去。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村干部的监督,合理配备乡村发展资源,优化驻村干部队伍。

(四)学习典型乡村,助推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毫无捷径可走,冲在乡村建设一线上的干部唯有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乡村干部可以学习典型乡村的发展经验,以此探索自己乡村发展的道路。如安顺塘约、大坝、秀水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我们只需学习其中某一部分,将其内化移植到他者乡村中进行发展、推广,相信决胜脱贫攻坚指日可待。

(五)扶志、扶智助推乡村建设

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不仅侧重经济建设,同样也要强化意识形态的培养。扶志与当下村民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村民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扶智则事关村民未来的发展方向,人生规划。因而两者应当同步进行。

作者简介:卢家丽,女,贵州安顺关岭关所街道办工作人员,关索街道月亮湾村驻村干部;张光红,男,硕士,安顺市委党校教师,关岭关索街道月亮湾村驻村干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