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准备PPT的时候,就在想怎么避免大家只把小农户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单位来理解。即便只是用分割出来的经济学视角,这个也是偏颇的。
乡村镇新规划里说,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小农户”这个新词,三个字都要分开来解释。“小”是领导新加的,有新时代的新气象,需要以前靠农业现代化混饭吃的“深刻领会中央决策意图”,跟上形势。“农”字有农业、农村两层意思,现在的理解,多是放在农业生产这单一的层面。这一面当然也很重要,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但农里头有多业。同时农业现代化是以农民、乡村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的。两者不可分割。为了农业而舍掉农民,是给自己挖坑。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第三个“户”字就变得特别重要。户和户里的生活才是乡村的最重要的内容。乡村振兴可以没有“农”,但是不能脱离“户”。户之上有集体和乡村的其它组织,有还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活,有人心的滋养,有礼法。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意义大都要从家、户上生发出来。就我自己的理解,“小农户大国情”的国策深意在于农业生产,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农户生活在城乡之间的更新。这叫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为了产业发展去配置安排农民的生活。
《礼记·礼运第九》教导我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如果不套用西方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上帝)这个架构。现在家、家我关系、家国关系都要再解释。家国之间还有个社与会。又还有性别的差异。还挺复杂。
费孝通用以我为中心差序格局,很多个我形成的交叠的人伦关系网络来概括中国的社会结构。如果换一个,以户为基本单位,以齐家(小家为户,大家为族)为基本动力,不用差序格局这个说法,我们还能造出什么样的新词来不?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村振兴研究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