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国庆,我们共赴安徽省巢湖市的三瓜公社和唐嘴村,去探访远近闻名的电子商务村和千年古村落是如何进行乡村建设的。
在最大程度保留农村原貌的基础上,为旅客提供优良的餐旅服务和休闲设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特产品解决旅客手提肩扛的麻烦,国庆期间近70万的客流量证明,三瓜公社把农村旅游做得如火如荼。从乡村振兴的内涵来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三瓜公社是如何做的呢?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2015年政府通过拆迁安置的方式,将村子里的农户集体搬迁到城里的安置房,以3万元左右每亩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了土地,然后由三瓜公社统一规划经营。从短期来看,农民告别了农村进入了城市,并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享受着城里的基础设施,生活得到了改善。不过,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关注以下问题:其一,村民集体搬迁去城市,半工半耕的代际分工被打破,原来留守在农村带孩子种地的老一代农民离开了土地之后,失去了土地这一重要的收入来源,由于自身的体力和技能限制,如果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会不会增加家庭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其二,新一代农民有了城市的房子,似乎解决了在城市工作的一大难题,但动态比较下,新一代农民的知识技能增长显然是慢于城市居民的,再逢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性失业可能会成为农二代的就业阻碍,会不会出现城市融不进,农村回不去的困境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听取了三瓜公社方面的介绍,据称在未来发展中,项目经营的收益会在公司与村集体之间以某种形式进行分配。或许这个制度设计,能够提供村民进城之后的社会保障,为离开村庄的村民解除后顾之忧,当然,农民进城之后能否实现生活富裕,就得看他们对城市的融入程度了。从实际看,三瓜公社的乡村改造项目也是吸纳了许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只不过这些劳动力并非局限在村庄原来的居民户而已。
在同样发展乡村旅游的唐嘴村,我们看到了与三瓜公社不同的做法。第一步是将周围村庄的农户向唐嘴村集中搬迁,原村庄的宅基地遵循占补平衡原则复垦,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第二步是利用国家给予的千年古村落项目资金5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预计建设16套民宿,以租赁形式经营,收入仍归村集体所有;第三步是带动村民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本村经济作物的销量。保留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唐嘴村的发展模式确实能为农民带来实惠。但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仅仅依靠农民和500万元的项目资金,唐嘴村要让村民走向富裕还有很长的路!
从三瓜公社的建设经验来看,工商资本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后续经营良好,村集体能够从中受益以解决搬迁农户的后续社会保障问题,这是推动农民市民化的一种可行选择;从唐嘴村的未来发展看,让农民留在原来的土地上,使土地成为农民利益的保障,在自己土地上发展让自己受益,尽管道路会比较漫长,但的确是大多数农村的一种现实选择。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即保证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又使农民能直接参与其中并从产业发展中获益的模式呢?寻求工商资本与集体经济的协同发展,让农民直接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当中去,或许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乡村建设模式的一个方向。
作者系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庄村书苑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