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发展支撑靠什么?产业;衡量一个地区干部能力的标准是什么?产业。睢宁县坚决贯彻市委书记周铁根在睢宁调研时讲话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干部作为为关键,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
一、解放思想,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把项目作为推动睢宁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定不移引进项目、扩大投资,为高质量发展做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高铁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很多地方的发展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睢宁树立靶向思维,跟上变化趋势,摆脱“苏北意识”和“跟随者”定位,强化“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理念。今年1-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7.8%;合同引资额228.4亿元,同比增长16%。
从“招来什么项目就发展什么产业”,到“严守八一律不招”门槛,转向全产业链的招引和培育,更加注重精细化靶向招商、特色产业基地招商和平台招商,着力招引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补齐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相继与中核、协鑫、万达、新城等集团达成合作,吾悦广场、国际物流商贸城、石墨烯产业园等133个项目落户睢宁,投资15亿元的洲业汽车城、4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50亿元的康佳信息小镇等6个重大项目即将签约。全县98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率达82%,15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竣工;纳入省重大民生项目盘子的120亿元乡村振兴工程实施进度过半;14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按序时进度全面推进,其中旭锐电子触控屏等3个项目基本完工,三季度前可全面投产。
二、舞活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是一个“裂变”的过程。抓住项目,就抓住了一个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睢宁的产业发展只是初步的,当前仍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围绕300-500亿元规模主导产业培育目标,细化完善工业经济提升三年计划,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引导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势产业集聚集群。
重大产业项目是抓发展的硬指标、硬任务,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衡量发展绩效最根本、最可靠的依据。目前,天虹纺织30万锭智能纺织、淮海汽车轮毂、巨电锂电池等重大强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九旭、美山子等年度投资4.5亿元的7个技改项目已完成6个,产业培育和层次提升迈出坚实步伐。同时,围绕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筛选重点招商11个签约项目、14个市考核重大项目、232家重点企业。
三、精准发力新型经济,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坚持把新型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成立了新经济发展办公室,重点打造以新经济科技园、睢谷科技园等为载体的综合服务高地。目前,睢谷科技园追加10亿元建设加速器等项目,成功孵化7家企业,3家企业获得种子轮投资1500万元;新经济科技园启动建设,已与40余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职教中心科技创业园、跨境电商园等孵化器建设加快实施,掌合天下、企客云大数据中心、博云航空科技等新经济项目稳步推进;全县拥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6个、高新技术企业39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显现。
四、推行”亩产论英雄“评价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企业要“长大”,需要“阳光雨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徐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年”、“提升年”、“深化年”的重要部署,加快推进“店小二”服务向“妈妈式”服务转变,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客商的需要,我们的追求”营商理念为依托,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规范涉企收费,推行周末“AB”轮岗、“只跑一次”服务等,优化服务效能,从细节入手,切实提高客商认可度,从效率入手,进一步增强客商投资信心,从诚信入手,提升政府公信力,激活企业发展活力。履责担当是本分,有所作为才是能力,严格执行市政府下发的《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四套班子领导包挂制度,先后梳理问题200余条,解决突出问题近百条,有力保障了企业运行。
时代在召唤。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寄予的使命与担当,睢宁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开启。睢宁大地,孕育着千帆竞发,咬定“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摩拳擦掌,全力以赴上项目、抓建设。在时代的记分牌上,永远没有旁观者的名字!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