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以来,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自给自足转变为市场经济状态下的商品化和专业化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与专业农户,从而带来农业生产效率及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这符合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即分工与专业化能够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专业化生产已成为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方式。然而,专业化生产也会带来资产专用性的增强,加上中国农户经营具有自主生产、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特征,这将导致专业农户在自然风险下表现得较为脆弱。
气候变化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面临的主要自然风险,已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适应已成为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重要手段。学界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对策及其适应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但已有研究尚存不足,具体表现为:已有研究将所有农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忽略了专业农户的特殊性,没有考虑从事专业化生产所形成的资产专用性对其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影响。与兼业农户相比,专业农户在长期从事专业化生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土地资产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与地理位置专用性等。在面临气候变化风险时,专业农户若转移这些专用性资产,会产生高额的沉没成本。作为理性人,专业农户往往会积极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从而产生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这说明,资产专用性对专业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具有影响,如果忽略这种影响,将限制对其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理解与认识。鉴于此,本文以苹果种植户为例,考察资产专用性对专业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影响程度。
二、理论分析框架
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是指农户为了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而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行为决策过程。该行为决策过程包括农户是否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程度两个方面。覆黑地膜、人工种草、铺秸秆等是苹果种植户主要的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在苹果生产过程中,农户一般会单独采取其中的一种措施或组合采取几种措施,即发生适应性生产行为。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备择用途并由其他使用者重新配置的程度。在面临自然风险时,资产专用性使专业农户在调整农产品结构和转移农业资产时面临高额的沉没成本。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沉没成本增加,导致种植其他农作物的机会成本逐渐上升,将引起专业农户预期收益减少且被“套牢”。为了降低这种沉没成本,专业农户倾向于从外部环境中寻求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家庭预期农业经营性收益最大化。
1.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专业农户适应性生产行为。专业农户在长期从事某种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专一地通过参加技术培训或“干中学”,学习相关知识并积累经验,同时也会花更多时间来生产这一农产品,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反映了专业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同时也使农户转换从事其他产业或行业的成本与困难程度增加。当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时,为了规避这种转换成本,农户将采取有效生产措施来应对。
2.实物资产专用性与专业农户适应性生产行为。在某种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专业农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投资购置与该农产品某种属性相匹配的农业机械或设施。这些机械或设施往往只适用于该农产品生产甚至其中的某个生产环节,改作其他用途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形成了实物资产专用性。受气候变化影响,专业农户面临的沉没成本增加。为规避这种情况,专业农户不得不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
3.土地资产专用性与专业农户适应性生产行为。地形条件较好、土壤较肥沃及灌溉条件较好的土地能够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然而,这类土地往往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农户由于持久性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很难转做其他用途,只能通过采取新的适应性生产措施来降低不利影响,从而发生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此外,多年生农作物种植也会形成土地资产专用性。多年生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越大,农户在短期内将这些土地用来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可能性越小,为了规避气候变化对预期收益的潜在影响,农户将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
4.地理位置专用性与专业农户适应性生产行为。气候条件独特、交通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专用性。在这些地区,农户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改种其他农作物,就会丧失已形成的种植区位优势,同时将面临较高的转换成本,这将促使农户积极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人力资本专用性中的户主受教育年限对专业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的影响为正,说明随着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农户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比例与程度明显提高。
2.实物资产专用性中的生产性机械拥有情况正向影响专业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说明随着农户拥有的生产性机械越丰富,其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概率和程度越高。
3.土地资产专用性中的苹果种植规模对专业农户适应性生产措施采取程度具有正向影响。苹果种植规模越大,苹果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越严重,为稳定家庭收入,苹果种植户越倾向于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
4.地理位置专用性中的村委会所在地到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对专业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性行为的影响为负,说明村委会所在地到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越远,专业农户越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气象信息和适应性生产措施信息,其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可能性和程度越容易受到限制。
村委会所在地到农资供应点的距离对专业农户适应性生产措施采取程度具有负向影响,说明村委会所在地距离农资供应点越远,越不利于专业农户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
村内通公路里程对专业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的影响为正,说明农户所在村庄通公路里程越长,越有利于提高其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比例与程度。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资产专用性对专业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土地资产专用性、地理位置专用性对专业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所拥有的生产性机械价值越大,村内通公路里程越长,专业农户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可能性越大,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土地面积也越大;苹果种植规模越大,专业农户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土地面积越大;村委会所在地到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越远,专业农户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可能性越小,采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土地面积也越小;村委会所在地到农资供应点的距离越远,专业农户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土地面积越小。
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首先,应注重改善技术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仅要重视增加技术培训次数与扩大培训覆盖范围,更应注重提高技术培训质量,通过课堂讲座、田间示范等方式,增加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技术信息的储备,切实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行为的认知水平,促进农户从不适应向积极适应转变。其次,应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强村庄道路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包括村广播、互联网等),降低农户的信息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增强农村信息服务功能,保障有关气象信息与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给农户,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认知水平。最后,发挥农民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应进一步强化农民合作社在信息和技术传递与共享方面的功能,发挥合作社对农户采取气候变化适应性生产措施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提升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意识。
作者:冯晓龙1 刘明月2 仇焕广1, 2 霍学喜3
作者单位:
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观察》2018年第4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