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马芹:农村农业发展之路

[ 作者:马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27 录入:王惠敏 ]

农业是立国基础、强国基石,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其重要性不必多言。这次不想在此过多地阐述农业的重要性,而是探讨农村农业的发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当我们缺少必需品时,就会放弃所有的非必需品。非必需品的价值,在穷困时期会下降,一如它在繁荣时期会上升一样。但是,必需品的价值,即必需品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就完全不同了,它在穷困时期会上升,在繁荣时期会下降。”毫无疑问,这里说的必需品就是粮食,粮食出自农之手、土之上。

而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土地的重新分配,都是财富的洗牌,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就能够获得变革的红利,走上财富的通道。由于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田地由原来的分田到户,开始向大农场制转变,土地开始变得集中,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未来很有可能是几个人就控制着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土地,用少量的人就可以饲养成千上万头牲畜,这也算是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农业的反哺吧。

现在的农村农业,大都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传统村落为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时期现代农业之路,这期间孕育着大好机遇。然而,一旦商业资本进入后,受经济利益驱动,往往会忽略了农业这一基础元素,进而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所以,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不可忽视。

这个过程,农业的优势在于一旦建立起来,它就能够为农民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而且抗风险能力比其他快速更迭或者其它竞争激烈的行业更强。而优势应该从经济、生活方式、文化、自治、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着手的。

(1)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乡镇、以及乡村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主要依赖于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

(2)“慢”生活方式。城市生活讲究快,农村生活是讲究慢的,所以在农村引进先进、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要摒弃城市生活的生活方式,做好家风建设,建立良好邻里关系,提倡淳朴善意、悠闲有趣的生活交往方式。

(3)文化。保护与发展传统乡村文化、继承优秀的乡村民风民俗与传统技艺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守住我们根脉文化的重要途径。

 (4)宗族传统自治能力,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治理,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根据中国乡村政治文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宗法意识与宗族结构,建构官民共治的乡里制度,积极主动利用巨大的宗族内聚力,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社会,从而实现对乡里社会的有效影响力,促进区域稳定与繁荣。

(5)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切实抓好路面、水、厕所、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牛皮鲜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清农学堂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