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贵宾: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 作者:陈贵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8 录入:吴玲香 ]

“乡镇一年工作,3个月开会,3个月维稳,3个月干活,3个月迎检。三天一小检,十天一大检,各类检查层出不穷,各类检查都重要,各类检查都要汇报,各类检查都要看材料。而且现在的上级检查越来越要求高,越来越要求精细化,越来越重材料,越来越讲究形式,让基层干部为应付检查疲于奔命,焦头烂额。”《半月谈》杂志最近刊登这样一则某镇干部的独白,读来令人唏嘘和感慨。

这不仅仅是在一种抱怨,更是一种“怪现象”。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思想观念正在更新变化。为什么基层干部在承担日益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在应付检查中疲于奔命、还要在文山会海中浪费生命?这不是一种所谓的“矫情”,是真实的存在。

检查很有必要,过多的检查却没有必要。检查督查是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一种手段。但把材料当成重头戏,是否有利推动工作?材料是现在各项检查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最最重要”,所以每次检查基层就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很多的档案盒、很多很多的小册子,有汇报、文件、有记录、有照片,而且还要做到整洁精美,否则就是人浮于事、没有落实,就是应付塞责、态度不端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宏伟蓝图描绘的再好,也需要基层去落实去推动。所以,为基层“减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宏大课题,必须首先从形式主义减起,让基层干部真正从频繁的检查和考核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多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在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路。

痕迹管理要“返朴归真”。要减少检查督查的次数、降低检查督查的频率,检查督查时要尊重实际、尊重科学,强调原始性、真实性、一致性、可考性。原则上,只需要重点检查基层干部记的工作记录本、学习笔记本即可。其它方面的检查督查,要注重向现场聚焦、注重向工作进度聚焦,无须汇报、无须陪同、无须文字图片类材料支撑。

党委主体要下好“一盘棋”。要严格落实会议申报审批制度,对需要开展检查督查的工作进行汇总梳理,组建联合检查或督查组进行实施,以避免陷入“部门主义”和“本本主义”之中、避免部门工作各自为阵、肆意“扰民”,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

考核项目要精简“瘦身”。相关部门在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目标时,要结合基层实际,着眼长远、有所侧重,确保既能做到节约时间精力,又能做到精准有效。必要时可以建立抽查机制,把抽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结果,经抽查的基层单位可以不再接受上级其它部门的检查。

检查督查要严守“规矩”。要建立对检查督查人员的检查督查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坚决杜绝检查督查人员住宾馆、让陪同,动不动就听汇报、查资料。要让他们树立检查督查乃为本职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作出评估,而不是让基层自说自话、自我评价。真正把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还给基层干部,让他们真正能够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网 2017-12-2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