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艳:京山县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

[ 作者:杨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16 录入:吴玲香 ]

聚焦你我身边的关切

——京山县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农民富起来,钱袋鼓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从陕北梁家河的窑洞起步,无论身居何位,人民领袖习近平对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三农”问题一直有着持续而深刻的思考。一是利用特色资源致富。孙桥的桥米带动了孙桥产业链,绿林的大洪山旅游资源带动了美人谷、鸳鸯溪景区周边居民的致富。二是是辐射带动致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京山富起来的村庄马岭村、源泉村就采取“1+N”的模式辐射和带动周边村落共同致富。三是探索集体经济改革致富。城畈村这个走在京山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前沿的先驱代表,正以蓬勃的姿态、沉稳的步调,为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探路”。

二、环境治起来,农村美起来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一系列深入浅出、善接地气的“三农”名言,一语中的、振聋发聩,道出他深厚的“三农”情怀和深邃的理论思考。当下,虽然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拉链、季度评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省挂牌的绿色示范村也有13个,但相对来说,“美丽”的仍是少数。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对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更是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福利,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相对于空气质量、水污染等更加直观,也更加让人触目惊心。有数据统计,每年有将近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造成的污染也是巨大的,对农村环境以及村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农村亟需探索一条治理环境问题的新路,采取有效措施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共建“美丽京山”。

三、乡风竖起来,农村和谐起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过上了更加舒适的生活,那么更进一步,针对农村的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就势必要将一部分的注意力倾注在推动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整体精神风貌,树立文明乡风的方向上。一是依托文明村镇创建形成鲜明导向。依托传统节日弘扬文明风尚,依托重点人群抓好示范带动,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抓好主阵地。把日常的农村生产生活当成宣传文明乡风的阵地,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以身边的小文明带动更大的文明,点滴凝聚,最终交汇成整个农村乡风民风的改善提高。三是号召村民积极参与。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最小单位,村民同样肩负着改善乡风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主动接受文明素质教育的熏陶,逐步摆脱落后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不仅让农村文明乡风民风美起来,也真正让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获得提升,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让我们在习近平思想指引下,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希望的种子,用我们奋斗的双手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打造和谐乡村!

(作者单位:湖北京山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