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支撑的发展只能使“物质财富犹如沙上之塔”,难以健康、持续。传统村落发展的文化支撑没有必要向外寻求,更应该做的是唤醒、保护、强化、发挥其自身固有的丰富而优秀的文化灵魂和内容,将保留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精髓精心萃取出来,在新的层次上还原到日常生活中,既达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目标,又为村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讲得很明白,各级领导强调得很清楚、各行业专家解说得都很到位了。这篇小文,只是从个人体验的角度,匆匆忙忙地说说自己的感受。
人:生而何求?
敲下这几个字,连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脑袋里冒出这种问题,那是危险的信号,以前有个同学就喜欢成天揪着我讨论人生意义之类的,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沉默三分钟)。但是,要讨论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就得讨论人;要讨论人,就得说说人生而何求这么终极的命题。千百年来,研究这个事的先贤大哲海了去啦,但俺不懂拉丁文;机场书店里高僧名士们一锅一锅的鸡汤又过于油腻,懒得去看,就说说俺自己的小体会呗:古今中外,任何人都不例外,求的就是:高兴。
伟大的战士为事业吃苦奉献,高兴;普罗大众吃饱穿暖,高兴;农民伯伯看到庄稼长势良好,高兴;苦修士用针把自己锉得鲜血淋漓,高兴;腐败份子数钱数到手抽筋,高兴;心理阴暗的办事员折腾得人疲于奔命,高兴;上流社会的穿着藏羚羊开司米,高兴;边远山村的儿童们终于有了“爱心午餐”,高兴;高僧大德看着塞得满满的功德箱,高兴;我想着凑完了这个东东就可以去吃那桶泡面,高兴……一生何求,无非“高兴”二字罢了。
能让人高兴的东西,大概有两大类吧!一类是老天爷定的、动物本能的满足,吃饱喝足、传宗接代这些低级玩意儿,最简单生命形态——病毒都有这种追求。一种是人类自己搞起来的、超越动物本能的东西,给村子里修桥铺路啊,为了国家而奉献啊,希望留取丹心照汗青啊,或者是拥有很多钱呀,能够吃别人吃不起的野生娃娃鱼呀,开的车排量比别人大呀,等等。俺认为,这种超越动物本能的东西,就是文化。
老天爷定的东西呢,大家的喜好都差不多。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萋萋芳草、湛湛青天,谁看了都高兴,这可能是所有人类基因深处的共性,看见美丽的花儿就呕吐愤怒的人,估计不会很多。但是,精神文化上的东西,可能就千差万别了。一人之肉,可能是他人之毒。能让人高兴的文化有很多,西方的、中国的、现代的、传统的、保守的、前卫的、既有的、正在创造中的……而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之一。大道理俺不懂,俺只是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大的优点,就是她熏陶出来的人所追求的高兴,其一不单单是个人的高兴,得让天地高兴,让鬼神高兴,让祖宗高兴,让家人高兴,让邻里高兴……;其二是能让人高兴的东西有很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山水茶酒……穷也高兴,富也高兴,贵也高兴,贱也高兴……可是当代“文化”培养出来的人呢,其一,只想让自己高兴;其二,能使自己高兴的东西基本上就只剩下了:钱。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也就因此而生。
传统文化:仙丹还是毒草?
敲下这几个字,又被我自己吓了一跳:如此宏大的题目,举全国之力搞十个重大支撑计划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俺自己连《论语》都没通读过一遍,居然也提起了这个话题,按常理说呢,不是狂妄无极点,就是愚蠢没下限。咳咳,不过话又说回来呢,反正俺不是学者,就一没事儿爱琢磨的匹夫而已,熬更守夜的写这些也不是为了骗荣誉、蒙稿费、评职称,大家也就别严格要求了吧。
其实呢,这个问题是伪问题。你非要问我外婆用的大蒲扇和打败围棋高手的人工智能哪个更好?我可没必要回答。只是最近因为什么大师被KO了,有人就兴高采烈上纲上线,认为拳头就是铁证,足以说明传统文化就是垃圾、毒草,阻碍民族发展进步不可不除之绊脚石。俺只能弱弱地问一句,你要拿我这个滥竽充数的建筑学老师,去和马克龙比赛谁的法语讲得更地道,如果我输了就证明建筑学老师都是混混,这个逻辑成立么?
对待传统文化呢,有一种倾向,就是抓住一切机会否定,挖空心思地否定、殚精竭虑地否定、呕心沥血地否定、胡搅蛮缠地否定……反正就是要否定。风水难道不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历代帝陵的风水好不好?好得很,可是终究“无花无酒锄作田”;中医基本都是骗子,否则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咋那么低哩?中国古代有营造智慧?哼哼,你见过哥特教堂的尖塔没有?你看过文艺复兴的穹顶没有?有点理性精神好不好,翻书去查查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的跨度才多少、最大高度才多少?什么“天人合一”,无非就是蠢得要死科学技术极度低下,没办法只好“顺应自然”了呗;追求道德约束,妨碍了建设真正的法治社会;讲究忠信孝悌,束缚了个人自由导致创新能力不足;诗词歌赋写多了,搞得科学技术一塌糊涂;四书五经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啊呸!读来读去的结果就是在马克沁机枪的扫射下毫无还手之力……哎呦mama,中国不想成为现代文明国家则已,否则就必须铲除传统文化……
无数客观公正的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博大、思想之精深,伟大之历史功绩、对未来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等等。在传统营造领域,有关部门也正在组织专家筚路蓝缕地编撰《传统营造的智慧》等工程,加强传统建筑的挖掘、解读,无须赘述。如果按俺们农民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来说呢,就算传统文化一无是处,但中国人几千年没有因这种文化如此之糟糕而消亡灭种,是也不是?爹娘年轻力壮的时候养育了你,他们老了弱了不能再给你赚钱了,也不能赶出家门任其自灭,是也不是?!
在俺看来,传统文化,既不是仙丹,也不是毒草,只不过是一株曾经盛开过,但现在因为很难卖出价钱而逐渐被抛弃的花而已。过去的人种花呢,主要是为了欣赏她们的美好,让大家和自己都高兴。而今天相当一部分人种花呢,只是为了能卖成钱,所以薰衣草啊、郁金香啊什么的就变成了旅游乡村的香饽饽,如果不是因为油菜花开的时候能吸引游客赚钱,估计油菜也会被拔光了吧。传统文化之花,就因为卖不出价来,自然慢慢地就无人问津;或者,为了要卖出价,就要讨市场的喜欢,大家就得尽心竭力去“改善”、“提升”、“打造”啦……
传统文化:历史的余音渐行渐远
当今泛功利化之社会,无论何种行业,人们最关注的都是市场、市场、市场……,有了市场自然就有了钱,有了钱自然就高兴。市场也成了检验文化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熊猫这种习性怪异、生娃不积极,本该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的动物,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么好的保护,多半是因为这个傻呆萌有市场、能吸金罢了。话说目前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落呢,区区4153个,和存世熊猫之数量,相差仿佛。可是,传统村落哪有熊猫那么好保护,如果不推向市场,不能搞来钱,自然就会被淘汰,岂非世道乎?种种原因,使得传统文化余音渐稀,几成绝响。
泛功利化的社会,容不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眼看着是越来越没市场了,因此要么被扬弃,要么被改造,要保护她,岂非逆天命而为之,所以大家都累得半死。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人,为村里修了条路,高兴;帮助了弱小的人,高兴;为朋友解了危困,高兴;外敌来了,拿起棍棒死战不屈,高兴……。被当代文化培养起来的人呢,卖有毒食品发了财,高兴;骗了贫困大学生搞了钱,高兴;讹诈扶了自己的娃娃得了赔偿,高兴;污染了青山绿水发大了,高兴;祸害了良田沃土赚海了,高兴……传统文化对人的种种约束、发自内心的向善去恶,被打倒批臭了,太棒了!无天无地无鬼无神无祖无宗无敬无畏无羞无耻,干起坏事来至少再也不会有内心的煎熬了,嘿嘿,怎一个爽字了得。
一段时间的矫枉过正,摧残了传统文化。大约180年前,西方人驾着坚船利炮而来轰了几下,我们就开始了百年屈辱的时光。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情急之下就把怒火对准了自己的祖宗,都是你们搞出这么多破玩意儿,弄得差点亡国灭种。救亡之际,哪有余暇分什么精粗优劣,矫枉过正,自洋务运动以来奋勇批判传统文化,更别提惨烈的十年摧残。风气延续至今,在中国的精英阶层,仿佛你不批判传统文化,就是个落后可笑的裹脚老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伟大的学者,泣血要求放弃汉字用拼音,否则中华民族将在信息时代被抛弃,还好他没成功。但是,在无数人上百年的努力下,传统文化的大厦已然被拆毁,地基已然被荡平,基坑中已然填满了垃圾,只剩下几块残砖破瓦在传统村落中奄奄一息。而且,有些村落现在已经被文化集团们视为肥肉,正“倾力打造”以“推向市场”,就连这几块砖瓦,也已然危在旦夕。
当前的伪化劣化,加剧了传统文化的异化。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奋力抹黑传统文化,在今天好像也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且不说他,否则又被嘲笑为阴谋论者了。另外的一些人呢,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不断地伪化、劣化、庸俗化传统文化,进一步把她的形象搞得污七八糟面容可憎,给反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炮弹口实,比如什么“祖传中医”、“武学宗师”、“国学巨匠”、“得道高僧”……什么《曾国藩的职场智慧》、《向刘备学御人之术》、《陈廷敬教你搞定领导》、《历代帝后的养颜之道》……传统文化的面目,就这样日益扭曲狰狞起来,人们对这样的“传统文化”,岂能有半点尊敬之心?这样的“传统文化”,于国于民于现在于将来何益?
工作抓手缺失,传统文化保护重视仍然不足。传统村落保护,是个系统的工程,目前虽然大家都竭尽全力,主要还是在物质遗存的保护上取得了成效。传统文化的保护,在观念上呢还是重视不够,做得还不是很理想。有的呢认为文化保护就是做好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有的呢干脆认为文化反正是要进步、发展的,过去的日子那叫啥呀,什么传统让它随风而去吧;有的虽然有心保留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可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呢反正文化保护这工作也没法考核,做多了不但没什么成绩,反而容易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呢干脆立下雄心壮志,为官一任,不改掉这些落后悲催的东西,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各种想法叠加在一起,传统文化保护甚至提不到议事日程上,算了吧,火烧眉毛顾眼前,扯什么文化呢,多钱一斤?
理解的片面化,导致大部分的传统文化被忽略。要说村落没搞文化吧,似乎也不对。经过这么些年的努力,哪个村没有文化礼堂呢?哪个村没有图书室呢?哪个村没有几面文化墙呢?很多村开办了各种文化节嘛!很多村不是都建了陈列馆嘛!很多村不都有文化雕塑了嘛!咳咳,这个……文化这个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印象中好像都是只能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之上才能讨论,非教授博导大师巨匠不能为。以前还有个超牛叉的诗人,提出应实行“诗歌创作资格认定”,还好领导英明没鸟他,否则俺在朋友圈凑几句打油诗都将成为非法。就俺们农民来说呢,文化没那么神秘玄虚,有这么一群人,来到这么个地方,盖起了这样的房子,形成了这样的村子,就这样种田,就这样说话,就这样做饭,就这样拜神,就这样婚丧嫁娶……这不就是文化?别以为文化只是弟子规、增广贤文(顺便说一句,俺觉得增广贤文里面糟粕很多,不建议给娃看)。而且,文化并无高下之分,外国人看见中国人吃臭豆腐,没必要觉得中国人真恶心;你爱听勃拉姆斯喜欢Kiefer,也没必要蔑视爱好斗地主的我。可是呢,在很多时候我们对文化的理解片面化了,没意识到村落的犄角旮旯里、村民的一言一行里,一器一物里……都有文化在里头,眼睛只盯着非遗代表性项目啊,地主大院的雕梁画栋啊,文化广场啊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导致传统文化中普通的、深层的但很有价值的部分,渐渐地消失了。
无可选择的村民,只得抛弃传统文化。对于作为文化主人的村民,正在抛弃自身文化的现象,我们往往简单地归结为“文化自卑”而导致的结果。但是,有没有人给过他们另一种选择?一说到村落发展呢,就是要现代化现代化;一编个规划呢,都要绞尽脑汁谋划“安置”用地,把村民从恐怖的旧村中迁出来过上好日子;一说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呢,就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或者把旧房租给民宿客;一说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呢,就整些卡拉OK情歌对唱;一说提高村民素质呢,就教普通话甚至英文;一搞村落文化旅游呢,就是创意创意创意;一搞农业生产呢,就是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相当部分的努力,客观上都是在助力、推动、引诱、促进村民们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村民们有什么别的选择没有?反正俺没看到过。
有意无意的避重就轻,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流失。一说起传统村落呢,大家更喜欢谈的就是如何去发展、去改善,这当然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要求。但是,我们可不可以说,发展虽然难,可是比起保护来,那又何止容易十倍;保护房子虽然难,可是比起保护文化来,那又何止容易百倍。爆改民房易,留住村民难。留住村民易,留住文化难。趋易避难,本是人之天性,招商引资打造传统村落,积极干;开办民宿改造利用传统民居,抢着干;活化村落引入新兴产业,努力干;迁出村民上楼过好日子,必须干……可是保护传统文化,谁来干?怎么干?干了有什么好处?而且往往一说起要保护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不知道多少人会拍案而起、怒发冲冠:难不成这人的良心让狗吃了!你看见过贫苦的村民没有?你见过他们那可怕的生活条件没有?!为了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什么歪理,就要让他们仍然在那样的困苦中苟延残喘?!不判你反人类罪,是全社会的耻辱,是中国人就转了……
前面说过,生之为人嘛,干什么不都是为了图个高兴。传统村落里有人来爆改老宅了,村民合伙经营或者收点租金,高兴。文化集团来投资了,哪个干部不是面上有光?高兴。环境整得比城里小区还漂亮,村民获得感满满,媒体一通夸赞,高兴。严格执行各部门标准、坚决落实领导指示,别去自寻烦恼地据理力争,高兴……人生苦短,高兴为王。反观那些叫嚷保护的,恨不得放狗咬。正要装抽水马桶呢你说有机肥好,有病;正要拆老房子倒腾用地指标呢,你叽叽歪歪说别拆,有病;上头严令危房拆除全覆盖,可是你来指手划脚说这个有价值应该留,TMD摘帽子的又不是你,有病;正在推广普通话呢,你说方言有价值,有病;大家伙要盖圣洁的教堂以便聆听主的福音,你却说别拆奶奶庙却又给不出别的地,有病;你说土法种田对原种安全很有意义,可是原种能卖个P钱,有病……在今天这个社会,什么样的人才是没病的正常人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俺被问过的最戳心的一句话就是:你一年到头忙啥子,到底赚了好多嘛?除了笑笑,俺又能怎么着呢。去街角的苍蝇馆吃碗重庆小面就开心起来了。众生芸芸,不高兴的原因,绝大部分就是:想不开。
传统村落:文化的外寻与内醒
好的好的,大家都要高兴,不要有病。那就从正常人(功利)的角度说说传统村落中的传统文化保护呗。在目前的现实中,什么叫发展呢?就是搞钱呗;什么叫成功呢?就是成功搞到了钱呗。乡村怎么发展(搞钱)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常见的当然就是搞搞乡村旅游。搞乡村旅游呢,怎么着也得注入点文化内涵,搞成“文化旅游”,游客除了看山看水,也是要看文化的嘛。文化内涵从哪里来?目前基本上都向外寻求,无中生有地创造、模仿、山寨、套路……。一般的村子,想怎么创意就怎么创意,法无禁止即可为,有本事打造出一个比迪斯尼还火爆的村落,不消说,绝对是伟大之功绩,在村口立一铜像是必须的。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因为村子太多,策划创意大师们能想到的招法都用上啦,江郎才尽的结果就是乡村文化旅游渐渐地变得千篇一律,麦田艺术稻草创意荷兰风车小姐招亲养生文化绍兴臭豆腐重庆酸辣粉义乌小商品非洲手鼓缅甸玉石……呵呵!不过好像这也不是问题,初级阶段嘛,就这些玩意儿也足以让大家都玩得蛮高兴;架不住旅游的需求量暴涨嘛,大家也都赚得很高兴。
可是,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最好就不要想怎么创意就怎么创意了。村落之所以列入保护名录,就是因为有保护的价值,而且其价值核心就是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这个观念已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的了。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怎么还需要“注入”呢?怎么还需要“打造”呢?怎么还要辛辛苦苦地“创意”呢?本身不就有了吗?何必外寻?只需内醒!搞特色小镇的搞旅游村落的,都在挖空心思追求特色、绞尽脑汁在策划特色、殚精竭虑在打造特色,可是在作为文化宝库的传统村落里呢?难道没人知道“以本相破无相”的道理?把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整理出来、恢复起来,难道,这就不是特色么?难道,这种特色肯定就没市场么?难道,就真的赚不了钱么?更何况,除了赚钱,传统文化本来还有更重大的意义,要不然国家提文化安全干什么?提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干什么?
我们要树立最低限度改变的观念。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当然必须改善,可是我们是否必须要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上台阶呢?更何况,到底什么叫“改善”呢?就是过上城里人那样的现代化日子么?我们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方向,避免仅仅以工业时代的眼光,站在城市人的立场上来评判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呢?我们可否从另外一个维度定义“好日子”并为之努力呢?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进步,非得要亦步亦趋地按照西方那套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顺序进行呢?连西方人都逐渐意识到,离“现代化”越近,离人性就越远,现代化之于人类的影响,现在还不好说。尤其对现在还比较“落后”但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保持还比较良好的那些传统村落,我们能否让她们跳过工业时代,直接进入到生态文明时代呢?难道保留些优秀的传统生活方式,用以救赎已入膏肓的城市病,不正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目的之一吗……
前面说过,文化既不神秘莫测,也没有高下之分,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在传统村落里保护传统文化,干点简单的事就好啦!大家坚守中国人的人生观,比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居敬行简……关键是对待人生、对待财富的态度。城市里穷者无义,富者不仁,咱们村里可别沦落到他们那种悲催的境况;继续像中国人那样种田,懂得节气的运行,通晓为农之道,知道天地万物的配合,小农小农,自有它的好处;像中国人那样读书,世间两件事读书耕田,晴耕雨读可不单是为了当官发财,那是充实自己的精神、调节自己的心态、明白为人的道理所必经之路;像中国人那样祭祖宗,敬天爱人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不重视祖宗,自然也就不会重视子孙,自然也就不重视自己,该怎么祸害就怎么祸害……像中国人那样吃饭,吃文化,研究和实践这事儿的人海了去了。中国人抛弃其他的文化那是半点犹豫都没有,可在吃方面倒是执着得紧,哪怕在纽约混了30年,时不时还是想整瓶老干妈过过瘾。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吃饭要吃七分饱,既养生健康又保护了环境,又避免了胡吃海喝搞得农药化肥漫天飞祸害土地祸害自己垃圾成堆污水满地;像中国人那样拜鬼神,像中国人那样养儿孙;像中国人那样走亲戚;像中国人那样说话;像中国人那样看戏;像中国人那样唱歌;像中国人那样过节……这样,仙居人像仙居人,台州人就是台州人。自然,浙江人也就是浙江人,那么,中国人自然也就是中国人……可是,像中国人那样又有什么好,而且,也真的困了,就不再扯了,真的心灰意冷,没意思透了。
长夜无聊,码这些字并不是想说服谁。俺只是和自己聊聊天,问问自己这些年究竟在混什么。做文化遗产保护这个事,最大的困窘在于:以有尽之生年,为苟且之众生,谋虚无之未来。也许,我们为之努力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甚至,在道德伦理上也可能没有什么正当性可言。正如一个同学厉声质问我的那样:乡愁只是你们这代人的挽歌与幻象,当你们消失在历史舞台之后,中国的乡村都建起了托斯卡纳风格的农房,整治得像枫丹白露一样漂亮,人人都讲着流利的英语,不讲什么温良恭俭但人本主义根植人心,不讲什么仁义道德但具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大家是不是更加的快活幸福?这样的社会是不是更理想?俺无言以对,沿着墙根羞惭遁去。
公元2015年的冬季,在一个狂风大作的清晨,我告别了一个很淳朴的寨子。提着行囊站在牛头桩旁,看着热情调皮的依巴、教我打火枪的寨老、围着我要糖吃的娃娃,从来古井不波的我也有点黯然,因为真真切切地知道,此去即是永别。就算有缘再来,寨子肯定不是此时的寨子,他们也不会是此时的他们,我也不再是此时的我了。果然,今年5月份听到消息,某某文化集团已经拿下了这个寨子,新村已经盖完,6月份寨民即将全部迁出,老寨将整体打造推向市场,策划大师提出的旅游卖点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村寨”……可以预见,凭这个集团的营销实力,生意一定火爆,游客必将蜂涌而至,依巴他们告别了他们的神树,不再守卫他们的火塘,旅行团来了就去表演木鼓挣钱,闲来就拿着iPad上网聊天交友看大片,进步成和我们一样的文明人,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开发集团、地方领导、寨民、游客、记者……所有人都会高兴。是的,所有人都会高兴。
俺也没有不高兴,更没有资格不高兴。俺只不过有点淡淡的惆怅罢了——就算这点惆怅,也转瞬即逝——因为,俺已经看到了未来。
作者:李华东,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副教授,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