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熊鹏:精准扶贫需“驻”村更需“注”村

[ 作者:熊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30 录入:吴玲香 ]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但是少数地区依然存在工作队驻村不住心的情况,几年驻村,山河依旧,伤害了贫困户感情,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扶贫工作成效。为了更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笔者认为,精准扶贫需“驻”村更需“注”村,扶贫干部要用好“绣花”功夫,真正将真情、心血、力量倾注于脱贫攻坚一线。

驻村需“注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精准扶贫一线,我们驻村干部要带着真情去帮扶,多为群众想问题、解难题、办实事,多些长远谋划,少些急功近利;多些设身处地,少些不切实际;多些真抓实干,少些表面文章;用真情与贫困户结成穷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让贫困户在感情上充分认可我们、信任我们,放心跟着我们干。

驻村需“注心”。扶贫干部必须真正将心血倾注于精准扶贫一线,将根深深地扎进精准扶贫广袤土壤里,将心安在基层、安在贫困村、安在贫困户家中,耐心给贫困户宣传政策,细心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潜心研究贫困户脱贫致富路径,精心谋划贫困户产业致富的手段,进一步发扬“5+2”,“白+黑”的奋斗精神,为扶贫事业呕心沥血,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户的幸福指数。

驻村需“注力”。扶贫干部要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单位力量,将政策、项目、资金、人员等力量向包联贫困村倾斜,抓好涉农资金的整合,完善贫困村的阵地建设,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为贫困村引进项目,引入市场主体,引导村民发展稻虾连作、林下养鸡、土法养猪、生态种果等特色种养殖业,统筹村内的农产品,积极鼓励村民探索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做到真扶贫。

(作者单位:中共京山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