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罗德胤:传统村落事关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 作者:罗德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9 录入:王惠敏 ]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最近半年来的思考。我们的目标、是要尽量多地保留乡村遗产。围绕这个目标,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第一,中国是一个农耕大国,所以乡村的文化遗产极为重要,不仅是对我们重要,对世界文明也很重要。世界文明分农耕、商业、游牧,农耕文明就来自中国,尤其是我们中国的乡村。 陈志华先生在论证中国乡土建筑也就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时,除了说乡村遗产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以外,还展开了一系列的陈述,包括科举制度、信仰崇拜、祖先崇拜等等,因为时间原因这里先不展开。

乡村振兴一人一言丨罗德胤:传统村落事关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第二,乡村遗产能保多少,其实不取决于我们遗产专业人士的知识水平,而是取决于遗产观念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这是我们要时刻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遗产的普及,是一个发现真理和扩散真理的过程。中国的乡村遗产数量非常庞大,现在虽然破坏非常严重,但是留存下来的绝对数量依然是非常多的。所以要设法把保护的成本均摊到更大的范围。现在主要的保护力量还是政府,将来基金会也许还能管一部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和基金会都是小部分的力量,真正的大力量是在社会当中。只有想办法把遗产保护的成本扩散到更大的群体当中,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事业当中,我们才能够实现大范围保护乡村遗产。

除了成本,在乡村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希望村民继续生活在村里,因为村民本身就是传统生活的载体,而且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遗产保护的维护成本。但是这就要让村民们实现现代化的生活水平,还要解决他们的就业,这就是不容易解决的事情了,不是一个简单地做一个保护规划就能解决的。所以我的结论是保护乡村遗产,国家不是最终答案,全社会才是。

现在我们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有4153个,今年估计可以到5000到6000个。大概的数量就这样了,到底保得了多少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根据这几年的经验,可以做一个保护成本的简单测算, 比如说一个村子可能需要五千万元,这是大概的直接成本。以后还有每年的维护,按照6%算,就是300万。总计下来,就是2500亿加每年150亿。国家文物局每年有几百亿的资金,但是只有一小部分能用到传统村落。住建部这几年也争取到几百亿的资金。其实这在整个大盘子里面占得非常小。通过这个计算,就知道国家真的只能管一个很小的部分,去起一个领头的作用,真正的保护要靠全社会。

第三,遗产的普及又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传统和现代的互动。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中国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传统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脱离我们的生活,尤其从破四旧开始,好些重要的公共的传统生活就被移出了日常生活。比如说很多庙宇,原来大家去烧香拜佛,就基本上不用政府去操心保护经费的问题,有信徒捐款就解决了,但是现在没有烧香拜佛了,国家就得养着,成本就非常高。但是另一方面,传统又是深植我们民族精神之中的,甚至是属于集体无意识层面的,根本没法摆脱。与此同时,我们又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现代社会里人人希望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中国人是一个矛盾的合体,一方面是传统,一方面是现代。我们如果要实现更大范围的乡村遗产保护,就要考虑到我们正处在一个这个传统和现代兼容的社会阶段。

第四,现代和传统的互动,需要桥梁,需要创意,需要前锋。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少好的实践案例,我们自己的工作团队也在跟一些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努力和尝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古村大会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