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当前中国政府确立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产业扶贫是实现可持续脱贫解困的一项重要措施,吸引了国内外多方投资。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国际农发基金与中国政府合作,在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实施两个产业扶贫项目。一个由国家农发办牵头,在四川和宁夏两省(区)的10个县(市)实施;计划投资1.6亿美元,其中国际农发基金贷款8000万美元,政府配套800万美元。另一个由陕西省发改委牵头,在陕南9个县(市)实施;计划投资1.44亿美元,其中国际农发基金贷款7200万美元,政府配套7200万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投资司作为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正组织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开展项目的设计、评估工作。
产业扶贫需要发挥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通过适宜的组织形式,将分散的贫困小农户与市场和价值链连接起来。在具体的投资项目中如何兼顾各方利益,既给企业和大户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又给贫困农户以足够的扶持,将公共投资更有效地用于脱贫减困,是当前有关各方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粮农组织牵头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在项目设计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细化项目瞄准,实施精准扶贫。依据国家建卡立档贫困户的资料,将项目区选择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脱贫减困任务重的地区;将项目目标明确锁定在具体要脱贫减困的农户个数和人口数量上。
二是审慎选择价值链,合理布局产业活动。通过对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市场前景的分析,重点扶持具有当地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政府规划,包容性强,有利于吸收当地贫困小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活动。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对企业和合作社申请项目扶持的投资计划的对比、遴选,将对具体产业投资计划的扶持力度直接与其能带动脱贫的农户个数挂起钩来。
四是强化机构建设。新建和改建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小农户与能人大户,龙头企业连接起来,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小农户权益。五是加强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对小农户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
作者简介:陈志军: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高级灌溉与农村基础设施专家;刘学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高级农业经济专家。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联合国粮农组织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