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雪龙:参与度是扶志的核心

[ 作者:李雪龙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3 录入:王惠敏 ]

随着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各种负面段子逐渐增多,其中“扶贫养懒人”的质疑声刺痛着大家的神经,考验着扶贫人的智慧。客观地讲,“等靠要”思想的确在少数贫困户中存在。尽管是少数,但它影响极坏,很容易像瘟疫一样不断蔓延。扶贫反倒成了少数贫困户精神贫困的诱因,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为什么少数贫困户有“等靠要”思想?多数人认为,这是贫困户自身的原因,却极少有人从帮扶方式上找原因。大家一方面抱怨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另一方面却有意无意地不断加重这种“等靠要”思想。

比如,有的扶贫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将扶贫工作等同于做慈善、送温暖,将帮扶工作要求的“上门走访”错误地理解为“上门慰问”,每次上门走访都直接送钱送物。好象不给点钱给点物,都不好意思到贫困户家里去。由于每户贫困户得到的钱物不可能一样,还在贫困户中形成了“攀比”心理。

还比如,近年来被当作经验总结的产业扶贫中的委托帮扶和股份帮扶、扶贫小额信贷中的“分贷统还”项目,从表象上看,贫困户获得了分红而增加了收入;从理性上讲,最大问题是贫困户不是因为参与劳动,而是因为贫困户的身份获得了分红;从经济活动来分析,这些方式是将本该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当作贷款交给了企业使用,企业获得的是贷款使用权,成本是支付贫困户分红,分红其实是企业获得贷款需要支付的利息,跟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扶贫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更没有达到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的目的;再深究下去,其本质是将政府财政安排的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变了一种方式直接发给了贫困户。最近,有媒体报道,在一个股份帮扶产业扶贫项目兑现年底分红的现场,有贫困户说“啥心没操,啥劲没费,坐等着就可以分钱,你说是不是天上掉馋饼”。贫困户说出这样的话,真实反映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再比如,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应用工作,其出发点是在社会爱心企业(人士)和贫困地区、贫困户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平台设计者和信息管理员的高度关注,贫困户过度发布一般性的要钱要物爱心需求,会不会加重“等靠要”思想?扶贫部门在将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应用工作纳入考核时,在爱心需求对接成功率指标设置上,如何避免基层为应付考核而发布对接一些不利于扶志的爱心需求?

十九大报告强调,“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已经成为脱贫攻坚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怎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怎么扶志,才能让贫困户心热起来、脑转起来、脚迈开来、手动起来? 要坚持正确的扶贫观,要有足够耐心,下足“绣花”功夫,要把参与度作为扶志的核心,要改进帮扶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直接帮扶、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开发公益岗位等机制,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只有贫困户参与了,不坐享其成,才能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正确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扶贫研究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