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何宇鹏:如何在小经济下来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 作者:何宇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8 录入:王惠敏 ]

转型发展的背景

我想中国的农业,乃至中国的经济,现在正处于一个向现代化转型的这样一个阶段,这个转型在以下的背景之下发展的。

第一个是生产的角度来讲,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从产量上来讲已经是能够基本上实现这个自给自足。但是粮食安全的目标从原来的产量目标向着多元化发展。除了保证产量以外,还要保证农产品的食品的安全,要保证这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在产量、质量、可持续三者之间达成一个平衡,这是农业的粮食安全战略,所要兼顾的一个目标。 

第二点就是说发生了一个背景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大宗农产品的价格现在是普遍超过的国际农产品的市场的价格。我们就不说像粮食类的作物,即便是畜产品来讲,像生猪的成本,2007年开始,无论是成本还是价格也超过了美国的价格。 因此,你能生产出来,但是生产出来怎么样保持产品的竞争性也是一个问题。

 第三条就是说两个长期不变,一个是基本国情,就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在长时间里面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即便是有流转的话,第二点就是说我们的及家庭承包为基础这样一个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也是一个长期不变政策。

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说在小农经济下实现这个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从而推动这个农业现代化,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当前的农业转型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农业转型的正大探索

我下面从正大的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过程来和大家分享或者是探讨如何在小经济下来实现这个农业的转型。 

那么从正大的实践来看,我们对农民来讲是有地的,但是缺钱,缺技术。

对于企业来讲有钱,有技术,但是没有土地。

这样一个情况下,就是说技术本身是在那个地方的,所以说这个里边的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说我们在制度上和机制上怎么样创新实现这个小农户和资本技术的联合。

这几年正大在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个模式上有一些创新。

首先就是说农民是缺钱缺技术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由农民来组成这个合作社,组成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就去找这个投资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投资者可能有我们农业的企业来参与。也有可能由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的企业,但是有这个资金的企业来参与。

当然这个过程中政府也可以以专项资金的形式来参与,参与以后解决了向银行贷款的问题。

然后建成这个大规模的养殖场以后,交付由专业的企业来进行运行,运行到期以后,再把这个农业企业再交还给农民所有,所以以正大的评估三百万蛋鸡的项目来讲的话,就是说农民组成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政府在当中可以投入一部分,比如说扶贫的原则,同时就把这个全县大概700多户的贫困户和残疾人纳入到这样一个合作社的范围里面来。

这样的话正大和政府,当地的地方政府大概投入30%的资本金,然后取得70%的这样一个银行的贷款,来建设这个三百万的蛋鸡的项目,建成以后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当然这个里面是由正大作为一个畜牧业的领先的企业来经营,在20年期间来经营,农民作为合作社成员取得固定资产10%的这样的一个,作为每年的固定的这样一个收益。

 当然了,在这个还款期的前十年里面,农民获得的这个,大概是说当地的农民合作社包括了残疾人和贫困户一年每个家庭可以获得这个五千块钱的收入。 随着还款期的结束,在后面的十年期间里面,大概是每户能够获得这个一万五千块钱的这样一个收入。所以这个期间,无论是企业蛋鸡的生产的市场风险怎么样,这个市场风险是由企业其他来承担的。但是这个固定的收益是农民来获得的。 

到20年以后,这个厂子就完全的交给农民所有。那么这样的情形是政府引导,农民所有,企业运营,我归结成为一个在现代农业领域里面投资的PPP的模式。

首先是社会投资者要发现他来进行投资和建设,中间是找这个专业的农业企业,大的农业综合企业,本身是要有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来进行运营,运营的风险是他来承担的,农民获得固定的收益,最后是移交给农民处理这样的一种形式。大概在这里也可以比如说是由完全的社会投资者来进入。

比如说像衡水的三千万只肉鸡的项目正大不参与投资,引入社会投资与政府合作来运营。用这样的模式,大概现在我们在广东的湛江,已经是运营的项目,完全投产的项目,像北京的三百万只蛋鸡的项目完全投产运营了。

前两年实际上是不挣钱的,就由正大来承担这个市场风险,大概到了今年的十月份,十一月份开始赚钱,这个主要是由于鸡蛋的价格的影响。

部分投产的项目包括了像广东湛江的一亿只肉鸡的项目和吉林榆树的五千万只项目,还有浙江投入的运行的项目和河北衡水的三千万只肉鸡的项目,以及吉林松原的三百万只蛋鸡项目。

说这样一个模式是在实践中摸索的,但是实践中也有很多需要值得完善的地方。

对未来农业转型有意义的地方

第一点就是说他实际上是一种更新的,或者是说创新的ppp的这样一个模式。最后的资产是归农民所有。现在我们讲这个叫做转方式、保增长,这两件事在同时运行,实际上有他的困难。但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长期来讲是推动畜牧业,由农户的饲养向工厂化的饲养转变,这是转方式。

保增长我们做过理论上的测算,保肉鸡、蛋鸡、猪肉的增长需要一千万的投资,这个对保增长有作用。 另外是通过全产业链的打造,通过农业向现代化的转型和迈进。

第三点我觉得是有意义的是探索了一种叫做资本收益扶贫的方式,就是说通过政府的资金的投入,纳入了特定的贫困的人口进入作为合作社的成员,这个部分人在一定的过程中长期稳定的获得一种长期稳定的资产收益。

这对特别是那些极贫困户,尤其是家庭里面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我觉得是非常有益的,带动了他们的收入的长期的,稳定的一个增长,我觉得这个是第三点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实际上农民,尤其是新型农业,也通过了参与这个企业的管理,学得了现代农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话在这个项目到期以后,资产归农民运营以后,实际上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他们也就能够自己来从事这种现代化的,规模化的生产。

所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我们是期望在这个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的制度长期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推动中国的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同时在转型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我们农产品的竞争力。

 那么正大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大型的农业企业,那么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面,他为中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的安全,数量的角度来讲,做出了他的贡献。当然这个过程中,正大也受益于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通过参与这样的过程也受益匪浅。 在后面的几十年中如果说正大通过这个机制创新,为中国农业的升级转型,为中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如果继续做出贡献的话,则正大幸甚,我讲这些,谢谢。

作者单位:正大集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引擎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