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的由来是以前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区,只有产业和工厂,没有配套设施。
这几年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几大驱动因素,政府政策也引导这块发展,比如城市群发展,供给结构性改革,城镇化发展多元需求,新型城镇化大背景,特大城市周边延伸等等这一系列驱动因素,导致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城市的人要出去旅行,这是旅行的驱动;产业的成本在城市里面发展过高,它需要往低成本低方向流,它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就是留住产业人才,很多地方没有人才,这些需求的驱动可能就逐渐形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呈现出来的新田园主义、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新形态新经济模式和经济体系。
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国家提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各部委政府包括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规划和制度,但是每一个地方的定义不一样。在房地产业特色小镇就是远郊大盘,在地方政府特色小镇可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总结是这样,小镇的有机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循环体系。
任何特色小镇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是对原来产业的本质上的颠覆。政府政策引导特色小镇,在改革开放前是1.0版本,就是小镇加一村,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小镇企业集群,小镇加旅游休闲,小镇加新经济体,就逐渐形成迭代的特色小镇政府版。或者是政策变化,像浙江的特色小镇,它是城市修复,生态修复,产业修缮的一个补充,不像我们理解建制镇。所以浙江的梦想小镇,基金小镇,其实是好几个产业园区的叠加。良渚文化村主要抓住核心的四个要点,内部生态配套完善,产业人群安居乐业,对外不断释放产业吸引力,吸引周边人口导入,促进商业社区的进一步蓬勃发展,践行城市服务商的理念。
万科集团基于全球化产业服务升级转型城市配套服务商。现在万科不仅仅是住宅开发商,还涉足养老、商业、产业、教育、假装、物流、长租公寓等一系列业务,产业是一个核心的业务,我们已经把它定位为下一个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核心的业务。
良渚文化村是万科对于特色小镇命题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通过17年的发展,良渚文化村实现了生态生活生产的三生融合,也具备宜居宜业宜文宜游小镇的发展。同时万科良渚文化村还有一些历史机遇,在去年G20的时候,成为唯一 一个社区的接待点,给良渚文化村走向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良渚因万科而名,万科因良渚而睹。良渚文化村现在每天的接待量相当巨大,以前我们自己接待,后来因为接待量巨大,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接待办。现在承受不了,所以采取收费,每位参观者要收200元的参观费,但是接待量仍然很大。
良渚文化村有历史上的机遇,也促使它不断的成长,它紧邻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梁祝古文明的遗址,在19年的时候这个良渚文化村要申遗。这个申遗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可以证实中国历史,因为那边出土的有水利工程,有古建筑古城有王族,有玉器,有文字等等一系列,证实了中国历史往前推了到5千年以前历史文明,我们也是跟这个申遗紧密结合,希望成为一个申遗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机力量。良渚文化村是5千亩的建筑用地,总共加起来有450万方,其实旅游公建,商业产业用地34%,其他是住宅,其实它早期是住宅驱动的综合性房地产。17年前,良渚文化村和杭州的距离还很远,道路也没有修通,开车要一个多小时,17年前它真正是一个村。良渚文化村还有一个是对当地文脉的尊重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表达,但是现在它已经和城市无缝衔接,地铁已经修到良渚文化村,所以现在真的成为一个特色小镇,整个小镇的规模可以容纳三到五万人,目前入住超过两万多人,累计建设投资已经200亿元,引入企业19家,商家270多户,解决了3000多名就业人口。2016年创造税收近10亿元,这个作为特色小镇交出的答案就是产业、就业、税收一定要有沉淀成才能成为特色小镇。
良渚文化村是实现建立政企合作,土地联合开发共享收益模式的小镇,在2000年的时候和余杭区政府签订了协议,其实这就是早期的PPT模式或者BOT模式,它是一种关注民办的一种模式,就是万科来全部投资建设,包括公建道路公园等等,整个良渚文化村所有公建公共的配套都是万科建设的。逐渐移交给政府,现在良渚国务院已经移交给政府,中国只有两个博物院,一个故宫博物院,一个良渚博物院。产业园和文化中心都已经落成,现在很多道路和公园没有移交政府还是万科在经营,也是为了保证良渚文化村的高标准高品质。
良渚文化村的开发模式,就是印证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现在特色小镇很多都是政府主导,我们也参加很多的论坛,听过很多政府官员讨论,大家都在呼吁,政府不能主导特色小镇,由企业社会的资本力量市场化来主导。
良渚文化村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小镇的蓝图长达17年都没有变,早期是加拿大著名的设计规划院规划的, 17年有无数的建筑大师设计院来参与良渚文化村的设计,但是没有大的调整,这也保证了良渚文化村还有一体化所有的内容都能完整落地,这也是企业主导有保证的原因。
良渚文化村最大的IP就是村民自治,良渚文化村是企业与居民共同治理共同生长的创新示范。首先软件文明建设是重要的,良渚文化村在2011年,由万科和当时的3600户文化村业主共同推动,有了中国第一份村民公约,这个村民公约其实是一种道德规约,形成良渚文化村人人自律日行成风的一种风气和一些行为原则,当时得到国内外很多媒体的报道。在村民公约践行了以后,我们又发展志愿者,发展了很多的社区,这些社区文化建设成为良渚文化村村民自治的一个核心力。
良渚文化村还传承和复兴良渚文明,包括良渚博物院,我们把它建好了移交给政府。万科强调传统文化的挖掘的保护,用硬件软件来保证现代文化文明的传承与进步。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早期的定位是社区文化中心,但是通过经营已经成为杭州非常知名的文化艺术高地,从这里还延伸出了文化品牌叫大屋顶文化品牌,甚至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文化公司,涉及到展演书学这四套,其实都是基于文化艺术中心为载体,每年整个杭州的文艺青年都会蜂拥而至。
良渚文化村的主导产业有四块,文创、教育、养老、旅游。目前良渚文化村的产业年产值16亿元,累计投资达20亿元,它不断增长的同时给良渚文化村一个符合迭代的相互增长。
文创产业,在小镇的中心,有一个玉鸟流苏创业产业园,引入知名企业,最有名的是翻番动漫,翻番动漫是日本集音社最早在中国的总代理,出品七龙珠海贼王等漫画。以它为主导把整个产业园打造成一个动漫村,这就是一个产业迭代演变的效应。
养老产业,我们的品牌叫随园嘉树,其实就是一个养老地产,但是从养老地产已经衍生出了三个独立的业务线,成了三个品牌,随园嘉树,随园护理院,随园之家。尤其是随园之家,它是一个社区养老服务点,现在已经延伸到杭州和宁波100多个社区,成为基于原来硬件设施投入衍生出来的软性服务的输出。
旅游产业, 2012年被评为4A级景区,游客的访问量逐年上升,旅游年产值过亿元。最大的酒店良渚君澜度假酒店,在杭的各大像携程酒店排行榜上都一直是前四名。良渚文化村还有一个最大的矿山公园,里面有大片草坪,每年9月有草坪音乐节。良渚食街是我们的美食街,汇聚了杭州所有有名小吃。良渚文化村旅游设施还有美丽州教堂,是信仰的文明高地,美丽州教堂也成为了杭州市结婚举办婚礼和拍婚纱照的胜地。另外保留整个良渚的原始风貌,良渚文化村还有登山布道,可以开放为一个自驾游的度假旅游胜地。
教育产业,安吉路学校跟杭州安吉路学校合作,后来整个良渚的安吉路学校全是万科员工,每年的升学都排在杭州前列,以它为中心我们又托管了三个余杭区的公办学校,把我们的师资输进输出,同时还有民办的幼儿园、教育营地等等一系列形成良渚文化村自循环的教育体系。现在文化中心还引入国际大诗班,在这里上学可以直接输送到国际上很多知名音乐高校。
良渚文化村在过去三四年创业氛围非常浓郁,在这个驱动下,第一个创设是提供给村民众创空间,到现在已经服务了20多家初创企业。同时我们坚持三年做良渚文化村创业黑马大赛,通过产办物业,给予创业基金来支持项目,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孵化到了梦想乡镇,未来科技城等,良渚文化村内还有业主创业做手工蛋糕,啤酒,咖啡店,散布在良渚文化村各处的商业配套里。
良渚文化村的文化建设就是村民公约的一个最重要的核心,村民公约是春天签订的。每年春天村民公约就成为一个节日,村民公约日,集合杭州各类的文艺青年,有音乐会,文化会,各类的沙龙,游园,甚至良渚文化村游街,花车游街已成为小镇固定的节日。所以发展旅游小镇的话,节庆节日也很重要。村民公约之外就是志愿者,提供服务,这些社团又增加了人的黏性。
我们把良渚过去的版图叫一撇,良渚的未来叫一捺,就是一个“人”字,一撇是以前良渚的1.0的版本,它是以人居为主的一个特色小镇,一捺其实是我们发展的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在捺上面我们获取产业城,获取的产业项目叫未来之光。在未来之光上还拥有2000座的大剧院, 2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同时旁边是政府的梦溪小镇。同时万科在这里生根17年也受到政府的邀约,参与为良渚申遗文化长廊规划,我们也希望基于良渚文化村给良渚文化长廊做好一个桥头堡的工作。
除了良渚文化村,现在万科在上海区有第二个小镇叫安亭新镇,安亭新镇是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安亭特色小镇本身是全国知名的汽车产业园,万科里面做了配套服务,通过配套服务小齿轮来驱动大齿轮,它是配套型产业。通过青年公寓,万科商业来使得整个安亭小镇的大齿轮转的更快,这是万科特色小镇的另一种尝试。
特色小镇大家众说纷纭,但是特色小镇要做好的话,需要因地制宜,产业驱动,以人为本,低碳环保,文化创新,长效机制。这六点展开以后,每一点都是一个很长的话题。特色小镇就像是生命力最强的热带雨林系统,多元共生,协同发展,包容净化,开放创新,让各种新物种而意外发生而进化,这是我们对特色小镇的一些定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