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方明:如何通过特色小镇撬动城乡发展

[ 作者:方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5-13 录入:王惠敏 ]

2015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特色小镇作了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

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加快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国家民委也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

各省积极落实,出台政策推动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平均每个省计划培育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城乡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项目、资金、政策和建设机遇都向这个方向倾斜,各市县应抓住机会,融入此次发展大潮。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1.特色小镇是市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

特色小镇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城乡之间的重要环节和纽带,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是针对特色小镇本身,也是对城乡资源的激活与重组,建设特色小镇将成为市县域城镇化的突破口,成为市县域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抓手。

2.示范和引领小城镇建设

我国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多年来发展动力普遍不足,即便是全国重点镇也面临此问题,因此,特色发展将是未来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区别应对东中西不同地区的发展诉求方面,特色发展也提供了不同的解决途径。就广大市县而言,做好特色小镇,也会对本区域的小城镇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3.为市县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目前,各地踊跃打造特色小镇,市县内部既有市场需求,也有投资意向,很多企业在寻找契机,活跃的市场带来了资金、项目、人才,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充分调动和利用企业的积极性,让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建设。

4.盘活市县闲置资源、撬动城乡快速发展,促进市县经济繁荣

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在市县域层面盘活资源、整合重组、统筹布局、实现空间调整,有利于推动供给侧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二、精心策划、准确定位

1.选取有区位优势的地段

选取位于城乡之间,区位条件好,交通便捷,能够服务和带动周边发展,有特点、有潜力的地段,打造特色小镇。

2.结合有基础和潜力的产业

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产业,升级传统产业,谨慎引入新产业。如浙江大塘镇以发展袜业为主,引进优秀设计师,创建新品牌,把传统的袜业升级成袜艺小镇。

3.凭借文化和旅游资源

选取有价值的资源,根据资源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打造,如历史文化资源好的可利用文保单位、历史街区、历史名镇、重大事件等要素打造;自然山水资源好的可利用自然风景、田园风光打造;还可利用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民宿等条件打造特色小镇。

三、做好规划建设

特色小镇规划不是简单的小城镇规划,更不是城市规划的照搬,而是以特色为导向、严控规模、高标准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应注重建设性和可实施性。

1.强调多维度的综合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应是多维度、高度融合的综合规划。应该是一个“定位策划+五个要求+两个提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的规划体系。一个定位策划: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重点;五个要求: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小镇发展;两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建设系统提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所有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2.注重以特色为导向

聚焦优势产业、独特文化内涵和环境特色等因素,立足自身优势突出特色。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其规划要注重挖掘文化魅力。旅游规划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镇的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

3.坚持精明收缩(精明增长)式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应走精明收缩(精明增长)的道路,严控规模,避免建设规模过大,反对粗放式、快速式、一窝蜂的建设。坚持紧凑布局和集约节约建设用地的原则,避免摊大饼式或脱离现有产业分布人为划定建设区,根据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及其分布情况,尽可能连片提升和完善现有建设区。

4.坚持建设标准适度超前、优质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要完善原有城镇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高标准建设,成为小城镇建设的示范和城镇化的新样板。提升、完善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小镇。坚持高标准发展,不能再重复原来的低质量城镇化。

5.注重实效的建设规划(项目落地)

以往的小城镇规划重视规划期末终极蓝图的编制,而忽视近期建设规划的安排。特色小镇规划应注重近远结合,尤其要保持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对完整,是注重实效的建设规划,合理定位布局,项目科学落地。

6.选择专业的单位或联合体

特色小镇规划没有范式,传统的规划无法有效指引特色小镇建设,因此特色小镇的规划需要选择专业的编制单位,或者用联合体的方式组织多家单位,才能编制出符合发展需求的综合规划。

四、争取各项资金支持

1.争取各级财政支持

住建部和国开行、农发行等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出台金融政策支持特色小镇建设。部分省市也制定了财政支持政策。市县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为特色小镇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2.争取金融机构支持

目前,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在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宜居环境塑造和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并通过项目储备制度来落实金融支持。

3.吸纳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

一些大型的中央企业和中小企业纷纷关注特色小镇建设,有强烈的投资意向,市县应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基金、用好PPP模式等方式做好对接。

五、特色小镇促进城乡发展

1.基础设施要小而综

特色小镇建设应立足于促进城乡发展,特色小镇规划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基础设施要小而综,适合小城镇特点,达到一定标准,辐射周围乡村和地区。

2.资源共建共享

特色小镇建设要推动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特色小镇服务周边。设施建设要与镇区结合,共建共享,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成为整合资源、集聚创新、特色产业的“新载体”;统筹布局、互联互通,完善补足城乡服务设施体系,促进服务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

3.内涵式发展

特色小镇发展应是内涵式发展,找到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就业,解决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就业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体现地域特色

我国有着丰富的风貌类型,各地材质、符号、元素等可提取和利用的要素充分,市县应根据本地情况,多用地方材料、符号,体现地域特色。多用自然景观,避免人工打造。反对国际式,反对整体格局、建筑风貌完全复制国外小镇。

六、整体解决

特色小镇小而全、小而综,其建设模式也不同于以往的城乡建设,要求高质量、能落地、见实效,宜用整体解决的方法培育和打造特色小镇。选点、策划、规划、定位、融资……不能割裂考虑,需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系统解决,统筹布局。同时,还需要找整体解决的团队统一运营管理。

作者系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中心院长、主任,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18年1期(此为原稿,与书刊有出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