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许少辉等:联合申遗背景下的甪直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 作者:许少辉 刘小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28 录入:实习编辑 ]

编者按:“联合申遗”,不仅是保护古城古镇古村落的现实举措,也是传承文化的方式。对于古村古镇的保护来说,包括“联合申遗”在内的一切申报评选工作,能够实现群策群力,并将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纳入制度化进程中,实现保护力度的加强。

一、联合申遗背景下甪直古镇开发现状

甪直(lùzhí)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15公顷,以古镇东市河、西市河、中式河、南市河两册河街空间与建筑院落为主,纵深20-100米,沿河而居,水多、桥多、巷多,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于2003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甪直,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镇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处,市级13处;各类控保、历史、传统风貌建筑16处,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较好的保存了江南水乡建筑的风貌。

在新时期,甪直古镇联合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这江南水乡六大历史文化古镇,进行整合、整体包装与开发,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甪直古镇作为联合古镇之一,正在进行各项区划调整与古镇遗产要素保护等工作。关于区划调整,建议将现有名镇核心保护范围的西界和北界局部扩大至临近道路或街巷,并将东市河东段风貌欠佳地段划出遗产区,以保证遗产区内风貌的统一性,同时也将调整扩大缓冲区,以更好的保护古镇的完整性。

二、联合申遗背景下加强对甪直古镇的保护

1.保护好甪直古镇的整体完整性

甪直古镇在申遗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将对整个古镇进行区划调整与规划,以保护遗产区整体风貌的统一。例如将局部扩大古镇的西界和北界,并划出东市河东段风貌欠佳地段,都将保护甪直古镇的和谐与统一性。

2.保存甪直古镇的传统建筑风貌

甪直古镇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传统民居建筑将按照程序进行日常养护与维修。基于不同的建筑风貌要求进行的建筑保护与更新,共分为三层次:整饬、改造与拆除。对于建筑的原貌修复与整饬要占到绝对性优势比例,以保存其传统建筑风貌。甪直古镇需要保护和更新的建筑面积为66446平方米,其中需整饬的传统建筑面积为49078平方米;需改造的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非传统建筑面积为15221平方米;需拆除的与传统风貌严重不协调、以及建筑质量非常差的非传统风貌建筑物面积为2147平方米。

3.恢复甪直古镇的水系交通格局

有史料可查证,甪直古镇内有因城镇发展被拓展、填埋、改建成道路或房屋基础的历史河道。要恢复甪直古镇的水系交通格局,让水路交通在历史镇区内发挥传统的“以船代步”的通行功能,需要严格按史料的记载进行历史水系恢复,以尽量还原当时水乡的历史河道与格局,并保证甪直古镇内水系格局的完整性。同时对于穿城而过的主干道对其进行道路降级,减少城区内车行量,保证甪直古镇的传统历史道路风貌。

三、联合申遗背景下对于甪直古镇保护的建议

1.明确部门职责权限

对于遗产申报管理部门其职责权限要明确。遗产办和古镇保护委员会之间的行政职责明确,权限分明。明确监管主体,文物类遗产由文保所具体负责管理,旅游景点类由旅游公司负责日常检修管理,并由安监、卫监、水利等部门配合监管。

2.及时完善、更新地方法律法规

甪直镇在2000年颁布了《吴县市人民政府保护甪直古镇暂行规定》,2009年颁布了《甪直镇古镇保护和建设管理规定》,至今一直沿用。然而当地关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法律法规依然非常匮乏,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亟需政府出台相关的法规来保护发展古镇,同时适应联合申遗的要求。

3.加大对遗产法规制度的宣传

经过对甪直古镇的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对于遗产法律的出台、制定并不是很了解,对于法律规定与法律执行也不了解。许多当地居民只听过某某法,而对于具体执行与实施不太清楚,对于自己利益的维护以及申诉并不明晰。在甪直古镇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要深入开展文物专项宣传工作,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增强原住居民对于甪直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