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热点话题 > 农业供给侧

王灵芝: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

[ 作者:王灵芝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30 录入:实习编辑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湖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对于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深入调查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探讨农村电商发展思路和前景,提出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推动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电商发展将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目前湖南农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和难题,主要在供给侧方面。农产品虽然库存积压严重,但有效供给不足,且以中低端供给为主,无法满足多样化、精致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规模效应不足、质量安全等问题凸显,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两个方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去库存”,推动农产品“触网”营销,如2015年多家电商企业合力推进“炎陵黄桃”网销,两个月内销售700万斤;二是“降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推动物流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成本,将农村、农民同广大的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三是“补短板”,通过向农村地区注入新鲜的消费方式、发展理念、产品思维和运营管理理念,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更多的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以电子商务发展激发农村生产活力。

二、湖南农村电商发展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较好

湖南农村电商发展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态势较好:一是农村和农产品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4年的600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66.6%,在淘宝网(含天猫)平台上2014年湖南农产品销售额排名全国第11位。二是电商平台及运营模式多样并存,产生了线上运营与线下销售相结合、B2B信息发布和交易相结合、电视购物和网上自建平台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三是县域电子商务典型示范初见成效,湖南省8个县市进入了2015年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范围,评选认定了11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8个国家级示范县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11个、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7个、村镇电商服务站点1113个,累计发展电商网民215710人,新增网店4605个,开展培训242次,累计培训26602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4.53亿元,工业品网络销售额30.52亿元。四是市场力量有效参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商开始在湖南加速农村市场的渠道下沉,永州所有县、区同步整体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京东商城部署“京东帮”县级服务站,市场力量加速抢占农村市场。五是电商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5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报告》显示,湖南省娄底新化县进入2015年电商消贫十佳县市,该县年活跃网店大于500个,年销售额大于一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该县脱贫步伐。

三、制约湖南农村电商发展的六大关键

一是缺少农村电子商务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办发[2013]67号)和《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20年)》(湘政办发[2014]57号),但没有具体的农村电商或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农村电商工作没有形成部门合力,商务流通归口商务厅,农产品生产与农村经济管理归口农委,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归口经信委,存在各举一面旗、多头发力、无序发展的现象。二是全省农村电商发展没有形成集聚效应。2014年和2015年,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只占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3%,农村电商整体实力有待加强。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5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报告》显示,“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50个县”和“中国大众网购消费最活跃的50个县”里,湖南都无一上榜,而浙江省分别有24和19个县进入前50名,湖南在农村电商发展上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三是农村产业发展较落后。目前湖南农村电商在推进“农产品进城”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程度较低,知名农产品品牌少,农产品网上销售意识薄弱,电商产品多为单一且低端的初级农产品,季节性强,缺少市场竞争力。四是电商人才严重不足。缺乏专业的农业电子商务人才,最缺运营推广、美工设计、数据分析三类人才。电商人才多往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聚集,县域一级很难招聘到专业的电商人才。五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仓储物流配套缺乏,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没解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互联网存在入户率较低、农民上网费用高、传输速度慢、终端设备少等问题。六是“触网”意识不够。个别地区对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其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民“触网”意识薄弱,没有形成网购的意识和习惯,也没有将农产品上网销售的眼光。部分农民缺乏诚信意识,导致产品提供的可持续性较低。

四、推动湖南农村电商发展的六大对策建议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大众创业的基本思路,坚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平台等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导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推动和扶持作用,充分发动广大的农村群众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政府、民众三者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省情、民情的电商之路。

1.制定农村电商发展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农村电商的发展必定经历“草根创业、野蛮生长”到“产业聚集、品牌建设”到“平台效应、全面开花”的过程,建议省委、省政府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导向作用,确定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布局,科学制定农村电商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出台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的扶持政策,尤其是明确各部门的角色定位,理顺关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县为单位,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办法,引导区域联动、产业集聚、错位发展。

2.继续推进农村电商典型示范行动。一是继续推进典型示范建设。整合精准扶贫、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等专项资金,继续遴选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逐步建设一批特点鲜明、优势突出的电子商务示范县。鼓励县市积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近期著名的农村电商发展八大模式中,陕西省武功县依靠“铁工机”(铁路、公路、机场)的交通区位优势,走“西北买,卖全国”的“集散地+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甘肃省成县以农产品“成县核桃”打响品牌,县委书记带头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营销;浙江遂昌通过发展“网店服务中心”,整合可售货源、组织网络分销商群(以当地网商为主)、统一仓储及发货服务等都值得借鉴。鼓励本省各县市主体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突出优势,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典型道路。二是重点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搭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和众创空间,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形成创新突出、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聚集区,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项目主导投资,着力落实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给予电子商务创业者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及创业贷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电商发展,尤其是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企业下沉运营网络,构建城-县-乡-村的供应链和消费链。

3.推动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化。一是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重点重构农村产业链。以规模化推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以标准化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以品牌化打造县域特色产品。专注产品情怀,赋予农产品以食用价值以外的生活情怀和精神力量,例如“褚橙”不仅仅是橙子,而是褚时健艰难困苦、不屈不饶的人生情怀的代名词;提高产品趣味,从产品的名称、包装、文案、推广等寻找能吸引网民眼球的亮点,让产品营销深入人心、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二是培育壮大电商龙头企业。支持传统产业电商化,支持传统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或代运营方式进军电子商务。鼓励企业通过电商思维及技术手段优化、整合企业的生产制造体系、上下游供应链体系、产品定制服务,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及条件进行相应创新。引导组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增强行业凝聚力。集中力量,在全省打造2-3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农产品品质检测和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整合工商、农委、商业、食药监、气象、水利等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绘制实时更新的湖南省农产品产业地图,动态地图实时更新湖南省特色农产品产地、产量、生长状态等。通过数据抓取和商业购买等形式,积极开展农产品大数据的检测、汇总、挖掘和分析,分析结果面向公众开放,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4.加快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一是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鼓励商务、农业、劳动部门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购操作、网上开店及技巧等技能培训;鼓励专业机构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一方面“走出去”,挑选组织有志于从事电商行业的电商主体赴浙江等地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是“引进来”,市一级大力培育电商主体人才和培训师资团队,为有志于了解和从事农村电商的人群提供政策解释和业务指导;从沿海农村电商发达地区引进专业人才组织培训,每年安排电子商务专项培训经费。二是加大定向培养力度。依托职业院校、中专院校,加大电子商务、美工摄影、营销策划、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向农村定向输送电商人才。三是依托扶贫工作队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5.完善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梯级转运为基础盘活农村现有物流网络。采用梯级转运的运输方式,在县市建立物流分拨中心,与乡镇的邮局、供销社相连接,再将邮局、供销社与较大行政村、供销超市、农资超市、农村集市、班车等相连。通过层层分级,整合现有平台物流资源,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冷链物流。优先发展产地集中、产品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冷链物流,参考广东、海南对冷链物流的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农村重点冷链物流支持项目专项计划,为冷链物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农产品进城扫清障碍。三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光纤入村入户,实现4G网络全覆盖,支持农村地区提升带宽,以镇带村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固网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无线网络的覆盖水平。推动移动、联通、电信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和网络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提升“触网”意识。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电商意识。明确农村电子商务对于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提高县级政府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为重点项目、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提高广大农民的“触网”意识。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村民了解电商、相信电商。加大电脑基本操作、电子商务知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知识等的宣传和推广,培养不仅了解农产品特点和市场,还能熟练使用电脑技术,精通电子商务的现代化新型农民。三是构建农村电商诚信体系。加大电商发展过程中诚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大契约精神宣传力度,加快提高广大农民的诚信意识,构建可持续、可信任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杜绝违背合约、坐地涨价等现象,打造“诚信湘农”。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处副主任科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与决策》2016年第十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