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给侧结构改革我们党是立足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思想和认识的重大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大转换,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既不是总量不足,也不是缺乏需求,而是产品的供给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市场的需求。根本出路在于立足供给端发力,调整农业及农产品结构,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2、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的数量保障、安全保障、品质保障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同时农业的多功能属性和市场化趋势决定了只有通过科技力量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农业才能真正成为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产业,我国的农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享有与自己地位相称的话语权。
3、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农业结构。首先优化农林牧渔结构,大力发展牧业,逐步实行我国农业由猪粮农业向草食农业转变,不断强化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其次在适度增加粮食供给总量的同时积极调整粮食结构,减少玉米生产,增加大豆供给,提升薯类潜力。其三加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其四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建设,激活农村市场和消费潜力。
4、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改革和创新。
其一,加大农业制度供给和创新。努力创新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市场配置,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以制度供给创新引领农业发展。健全完善农业政策法规,把农业的支持和发展建立在法制保护的基础之上。
其二,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组织,逐步实施农业经营者准入制,全面提升和解决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能力,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和“谁来种地、把地种好”的问题。
其三,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坚持食品安全第一,品质至上,标准化生产的理念,建立食品生产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和追溯制,严禁质量不达标产品入市。明确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责任制。充分发挥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和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保障食品生产、销售、消费在阳光下运行。
其四,着力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信息服务创新。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改造和引领农业,以农业机械化为基础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设大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农业互联网、物联网改造,培育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创造新的农业供给和需求。
其五,创新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方式和格局。开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合作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必然要求。中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位决定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要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开展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多种形式优势互补的合作交流,不断优化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作者系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