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热点话题 > 农业供给侧

政策解读: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猜想

[ 作者: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1 录入:吴玲香 ]

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14-16日)上发表讲话,提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继中央政治局会议(129日)后再度提及,我们十分期待即将于12月下旬召开的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将细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细则和任务部署。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总结来看,主要有两条主线:

1)农业生产需要提效、提质。在生产端,产权与土地制度、耕地红线等为延续政策,主要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做好制度保障;并将农村环境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目标,不是简单提升产量的问题,而是在统筹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效率提升。

2)农产品要管饱还要管好。在产品端,改革的目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的同时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二是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我们将此目标总结为,把过去只把产量增长、管饱的农产品供给思路转变为生产有效供给、并且管好的农产品社会供应。

什么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512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鲜表述,通过中国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首度进入公众视野。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为什么要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中国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生猪、牛羊、渔业生产布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农业结构性问题凸显,在地板高于天花板的收储政策保护下,市场有效调节机制失灵,有过剩产能亟待削减(如玉米),有部分农产品仅能依赖进口(如大豆);整体而言,供给端虽然部分品种过剩,但总体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仍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生产成本高居不下,效率提升迫在眉睫。

普兰观点: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如何进行?

农产品产销结合,扁平化运作。一直以来农产品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距离和信息不对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在互联网和物流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成为了可能,同时产销结合一体化有助于减少农产品流通间的大量居间成本,互联网扁平化商业模式消除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未来重点关注三农相关互联网平台或系统的发展。

收储政策的改革。粮食收储政策始于2008年,初衷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但运行多年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加工企业长期低迷,去库存压力、国家资金压力等倒逼政策改革。随着14年棉花、大豆取消收储,16年玉米去下搜收储,收储政策改革已经在逐步落实,预计2017年将会持续扩大取消收储的品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相关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动。

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从80年代就开始提出,但受制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三农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推进一直比较缓慢。2015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3%已经进入流转,达4.47万亩,初具规模。但目前,土地流转仅限于农村之间,因此整体土地流动性仍受较大制约,未来土地流转或将先开放跨村集体流转,进一步增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从而进一步将土地流转范围扩大至城市,从而大幅提升农村土地价值,为农民财政增值创收开辟新路径。

环保力促养殖业供给侧改革。此前我国养殖业整体粗放、原始的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从15年新环保法实施开始,国家大力整治畜牧业污染,手段强硬,限养禁养关停的强制性手段层出不穷,带来养殖行业被动的供给侧改革,从猪粮比价高居不下可见一斑,但从实质上促进了行业集中度、养殖效率的提升。

农垦系统改革。大部分垦区已经成为具有一定体量的经济体,且掌握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其政企不分、产权不清、主体不明、机构冗杂等弊端,使得改革第一刀极有可能切在垦区,且由于其土地资源优势,也被预期成为土地流转的先行试点。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制作。本报告是基于公开渠道可以获得的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普兰金融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