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三十多年前,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的经济改革的序幕,也开启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程。但是,在其它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不但有所落后,有的方面甚至停滞不前。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达到2.8倍左右,差距仍然巨大。
另外,我国存在的6千多万贫困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的公共服务不完善,有些地区留守儿童、独守老人等现象比较普遍,并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加快农村改革,首先就是让农民富裕起来。不仅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首先要坚持创新发展的思路。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大力生产附加价值高的农作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农村的电商建设,使得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直接跟城市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 要对农民加强技术培训。农民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成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农业科技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并且要深入田边地角手把手地传授这些科学技术,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科技能手,作为示范带领其他广大群众掌握科技致富的本领。坚持创新还要加大科技投入,地方政府要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并通过政府的配套资金,引导农民、企业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金融机构要在农业科技贷款融资方面,多提供优惠政策,从而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村情况复杂,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农业改革既挑战,更是巨大的机遇,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建设,缩短城乡的差距。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张家界在线 2016-12-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