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是今年“两会”中最热的词汇。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路。
今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到底怎么改?从哪下手?都事关接下来几年的方向和路径。
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供给侧”跟“需求侧”就像硬币的两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比较侧重于“需求侧”。现在,中央明确要把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侧,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中北大学副校长熊继军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适应市场的需求。生产者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熊继军:发现我们的老百姓或者企业都出去买了很多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能提供他这种有效的需求,甚至于说不是单纯的产品,还有一些服务性东西,我们没办法提供,就是老百姓需求升级的问题。
对于农业来说,无论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还是现代农业建设,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相关。随着农产品供给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都要求我国农业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表示,重庆现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当前需要重视的是农业结构和效益的问题:
李建春: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也是需要调整的,比如说过去我们为了追求产量,施化肥,用农膜,量是增加了,质下降了,供给侧改革,大家还是需要生态的,就是我们温饱问题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解决了,现在要考虑粮食的品质了,就应该是绿色的,生态的,牺牲一些产量,要把农产品的质量要提高。
如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淙祥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淙祥认为,要从更加完善的土地流转法案开始。徐淙祥建议鼓励农村土地向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流转,不仅解放农村劳动力,又可以使得种植规模化,有利于机械化科学管理种田。
徐淙祥:这次来呢,结合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意见,我带了关于加大规模化种植、绿色环保农业的议案,这就需要大型农业机械跟上,建立现代化的标准农田。现在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关键问题就是土地价格问题,怎样流转。所以我建议国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给土地定价。这个指导价格就是根据前三年土地产值能有多少,这就避免了漫天要价的问题了。
农产品卖难问题一直是横亘在农民致富门前的一堵墙壁,而农产品的价低卖难反映的是供求结构问题,还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直接相关。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丹凤县土门镇副镇长、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表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既要应提升质量,还应拓宽转运销售渠道,埋头苦干的同时,还要抬头看看市场需要。
叶瑜: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要强化一个产品的选种,以及在管理技术上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品质提升,能够确保它更多的推广到市面上。在渠道上,一方面可以强化就近的一些企业建设以及一些加工企业的建设。再一方面就是通过网络和电商,拓宽它供货层面的产品销售。要找人,你想在这儿建电商,谁来做?谁有能力做?谁有资本做?谁会在这儿做?选址以及政策的搭建以及在下面的引导。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发力,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够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苏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生。
李生:从这两年发展方向来看,我们以花卉苗木为特色,同时包括农产品,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加产品,干花之类的,都带来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所以我觉得这是供给侧改革从突破口。怎么出台一些好的政策,包括技术、金融、培训啊,通过这两年地方政府的支持应该说起到很好的效益。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三农中国(记者:杨滢、刘军、景明、陈鹏、温超)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