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指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月28日人民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忽视人数极其庞大的群体,即传统农业人口。尽管如今中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但仅此而已,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城市与农村都在改变,但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三农”成为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深刻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最现实最严峻的挑战。显然,全面小康必须是全体国民的小康,必须首先是农村人口的小康。
尽管承担着国家粮食供应的基础和战略保障作用,但从经济产出和对促进社会进步的贡献来看,农村农业农民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微不足道。如果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能得到大规模深刻的转型升级,则必须会导致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一方面严重伤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无疑会加剧社会贫富悬殊。然而对于综上这些现实的问题,早已在中央决策者的密切注意之下,每年伊始,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都能引发公众和媒体对于党和政府对于“三农”政策的热议。无疑,现在摆在改革者和执政者面前的任务有三个,一是守住18亿耕地“红线”,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确保国家粮食生产科稳中有升,持续实现供应平衡。二是通鼓励外出务工、产业、投资引入支持、强化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三是推动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水平,逐渐改变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在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有效推进现代规模化农业经营发展,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有效利用起农村可用资源,释放“三农”改革的“红利”。
农业供给侧改革需精准切入全面发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在哪?农村的未来在农业,农业的未来在农民,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更可能实现农业产品出口。然而这一切需破解制约农业发展的三个瓶颈。一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有效增加农业市场竞争力,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矛盾;二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生产品品质,促进一二三产业整合式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大力推动高科技农业发展,推广高科技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商效益农业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