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热点话题 > 农业供给侧

农业供给侧改革磨好三把剑

[ 作者:李芸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01 录入:王惠敏 ]

刚刚发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指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理念更新、体制改革、实践创新等方方面面,是兴农之要。当前农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难题,表现各不相同,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既能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磨好互联网+、政策支持、强力监管这“三把剑”,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基础。

“互联网+”是一场海啸式的技术革命,于农户、消费者而言,增进了互联互动,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与农户沟通,质量靠得住的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即让农企根据销售来组织生产,相当于对产业链全要素进行重组,这让“靠天吃饭”的农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销售风险。互联网的开放、快速、传播特性,则将倒逼着农企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树立起农业“百年老店”的形象。这在思想观念上,就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

政策扶持是国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调控,通过惠农补贴、技术研发、品种育种等综合性措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鼓励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促进农民增收;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和动力。

强力监管是保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改革的过程就是农民要把控好自己生产质量和规模,操作核心主体是农民,种子是农民种的,管理是农民管的,要是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投机取巧,导致农产品品质一般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改革也就没法完成。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强部门联合监管,统筹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制、销、施用违禁农药及化学药品。利用多媒体渠道宣传,强化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让其意识到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促使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让农户成为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的主力军,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坚力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