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今日头条

方言: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

[ 作者:方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14 录入:19 ]

一、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

1998年开始,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了以生产投入、价格支持、生产补贴、生态补偿为支撑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规模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开展水利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揭开生态建设序幕;第二阶段主要是“减负”和建立生产性补贴,包括取消农业税、建立四项补贴、价格支持、产业扶持、农业保险试点等;第三阶段为全面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包括建立临时收储制度、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补贴规模、加大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和治理环境污染等。

二、现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存在六大问题

一是政策体系结构有待优化,部分政策间不协调;二是财政支持强度难以满足农业需求;三是部分补贴政策综合作用减弱;四是“绿箱”政策利用水平较低,尚有4项政策未用;五是价格支持政策矛盾凸显;六是应对国际农产品进口冲击的手段不足。

三、保供给、促增收、可持续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目标

保供给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首要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二,促增收目标应聚焦为增加农民转移净收入和引领经营净收入增长,因为,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需达到15740元,其中一半来自于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长期目标,要通盘考虑农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应有明确思路

重点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要以“加、改、调、增、补”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结构。“加”即加大投入政策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竞争力;“改”即改革农产品价格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调”即调整农业补贴方式,加强补贴政策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增”即增加生态补偿政策内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补”即补齐农业保险政策的短板,丰富保险险种,培育生产经营主体的参保意识。此外,也要在用好“绿箱”,以及化繁就简,提高效率上做文章。

五、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升级”重在八个方面

第一优化政策体系结构,要加强政策间协调,重点解决普惠性补贴多、价格保护多,生产性投入少,基础设施投入少,生态补偿少的“两多三少”的问题;第二强化法律保障;第三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快“黄箱”转“绿箱”;第四改进补贴方式,推进三补合一;第五改革价格支持政策;第六是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第七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生态补偿机制;八是完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手段。

六、“三条底线”是2017年农村经济的关键词

2017年“三条底线”将成为农村经济的关键词,即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政策调整要着眼于农业的长远发展,避免在方向性问题上出现偏差。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脱贫攻坚结合,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的指示精神,在产业融合、工商资本下乡中要注意保护普通农户利益,防止出现“两头尖”的情况。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原副司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本文根据作者在“清华三农论坛2017”分论坛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制度改革”上的发言整理,经本人确认并授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