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辜胜阻:特大镇改市,优化城市规模结构体系
“过去一年,区域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分化,去年上半年,辽宁的民间投资负增长60%,深圳民间投资正增长70%以上,分化非常明显。”2月26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上发言时表示,2016年不仅区域经济分化明显,与区域经济有关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存在高库存;另一方面,二线城市房价大涨。他认为,房地产市场背后的城市规模体系有三个不合理的现象。
第一,城市人口不合理。城镇人口从3亿上升到7亿多,城市数量却依然为600多个,有些市改成区后,城市数量较之前反而少了。相比美国,其城镇化率从30%到百分之六七十时,新型城市不断出现,大量城市产生。
第二,小城市数量不合理。在600多个城市中,小城市数量较过去十年减少了100个,如果用金字塔来表述城市的分布,其是一个底部非常窄的金字塔。有人说现在发展小城市,过去也发展小城市,长期以来都在发展小城市,但是小城市一直不是很理想。辜胜阻认为,要在以城市群为主平台的框架下来发展小城市,不应该单纯地强调发展小城市,而应在城市群中以大带小,来把城市规模的最大短版小城市补齐。
第三,特大镇不合理。目前我国人口超过10万特大镇有两三百个,其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财力规模可能比县级市还要好,但是它依然叫镇,一字之差,如果改为市后大量的民间投资都会回流,大量的创业者也会集聚这里。特大镇改市是优化城市规模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就地城镇化和就地老龄化。辜胜阻认为,推进特大镇改市首先面临一个难题就是体制。“改成县级市还是镇级市?不应该是县级市,如果是县级市就和县平行了;但也不可能是镇级市,因为‘十三五’规划和现在的改革已经给了这些特大镇县一级的传递,我觉得要么是没有级别,要么是副县级城市。”
他认为,特大镇改市还有一个最敏感的问题是行政成本。如果这个“市”成立以后还是四大班子,还按照县级行政来管理,就会出现极高的行政成本。在辜胜阻看来,管理体制上应该横向大布置,纵向扁平化。例如浙江的龙港,其把40几个县级部门整合为8个部门,以此来降低行政成本。把一部分特大镇改为市,也可以增加城市数量。培育新型的小城市、特大镇改市是补齐我国城市规模结构体系短版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严重膨胀,小城市凋敝的分化局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网(记者/张军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