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加快三个转变
11月26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座谈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动员和部署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工作。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韩长赋部长也对大家的辛勤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针对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导农业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许多会议和考察中就农业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考察时强调,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的导向是解决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导向,解决瓶颈制约始终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主攻方向。这为我们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找准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法宝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突出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这为我们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第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事业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这体现了对创新规律的把握。
第五,夯实农业科技根基关键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考察时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这一重要论述把人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为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创新方向上,加快三个转变。一是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统筹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促进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二是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实现农林牧渔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从注重农业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协同促进粮食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在创新重点上,实现三个跨越。一是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率先跨越。加强农业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带动农业产业格局重大调整和革命性突破,,持续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在受制于人的现代农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加强畜禽和设施蔬菜良种、棉花和甘蔗等收获机械研发,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掌握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是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领域实现集成跨越。大力推进联合协作,研究提出综合性技术方案,,集中解决突破区域性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批瓶颈制约重大问题。
在创新机制上,调动三个积极性。一是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研成果权益收入分配和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制度。二是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单位的积极性,扩大农业科研院所收入分配、人员聘用、岗位设置等自主权。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金融等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
二、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
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创新驱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三年来,联盟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央与地方、院所与企业齐抓共建的格局,参与联盟建设的单位上千家,企业上百家,搭建了一大批平台,涌现了一大批典型,创新了一系列机制。概括起来,至少有三点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一是建立了协同攻关新模式。建立了优质乳业、渔业装备等联盟,开展品种、技术和装备等联合攻关,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二是形成了“三个一”的工作新格局。建立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作网、全国种质资源共享联盟和农业大数据联盟,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的“一盘棋”格局。围绕东北、华北等区域以及种业等行业重大问题,构建多学科配合、上中下游结合的机制,初步形成了集成解决问题的“一体化”格局。围绕企业发展对科技的需要,通过构建企业出题、专家开方、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条龙”格局。
三是搭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农业科技工作新平台。建立37个企业牵头的联盟,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搭建了科企合作的平台。突破单个课题组单兵作战的格局。
下一步要在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瞄准产业、企业或区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秉持大联合大协作的精神,合力打造目标聚焦、任务明确、团队协同、资源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引领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制度性创新,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注入创新活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解决重大问题上下功夫。二是在创新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三是在创造发展条件上下功夫。希望参与联盟工作的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转化应用的新成效、团队建设的新跨越。
三、持续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新型经营主体上,促进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机构相结合、公益性推广队伍与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调动农技人员开展服务的积极性、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的积极性、农民接受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素质,增强农技服务能力。
广大农技人员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本领建立符合农技人员特点的集中培训、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等制度,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适应适应农业市场化发展要求,要加大农技人员加强对生产经营、市场信息、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学习,跟踪了解农资供求、农产品市场价格、支农惠农政策的新动态新进展,指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方向。适应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要求,要加大农技人员加强农业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学习,指导农民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网上营销,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提供图文并茂、精准实时的技术指导和公共服务。适应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 要针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要加大农技人员制定订单式、保姆式服务方案,开展全程化精准化服务,把规模经营主体打造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平台载体、重要抓手。
二是创新机制,增强农技服务活力。
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快建立农技人员参与经营性服务的新机制、新措施,激励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入合作社。支持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帮办合作社,在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获取收益。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入龙头企业。探索农技人员为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的有效模式,开辟农技人员到龙头企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的有效途径,取得合法报酬。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入专业服务组织。支持公益性推广机构和经营性服务组织,通过派驻人员、挂职帮扶、共建基地、联合办公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与维修等专业服务,并按照约定获取收益。
三是改革体制,形成农技服务合力。
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等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与合作,提高农技服务的效能。要推动乡镇综合建站,鼓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立区域站,支持乡镇成立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实行管理在县、服务在乡。推动科研院校下乡,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发挥人才、成果等优势,到农业主战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为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加大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承担项目、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其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会议最后,韩长赋部长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前景光明、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视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